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了凡四训大意亲闻记(3)

了凡最初二十年的经历与孔先生推算的行运完全符合,所以他认为命有定数,数不可逃,亦未作大善大恶之事,乃是一位标准凡夫。云谷禅师告诉他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运是自己造的,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

了凡最初二十年的经历与孔先生推算的行运完全符合,所以他认为命有定数,数不可逃,亦未作大善大恶之事,乃是一位标准凡夫。云谷禅师告诉他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运是自己造的,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佛教经典中如此说,岂能诳语欺人。况且净宗经典是求永远不死,无上佛道。成佛都能求,何况其他。应知一切造作都离不开心,动作言语皆以心为主宰。一念善即得善果,一念恶即遭恶报,他引用六祖大师的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最初同李老师学佛,他告诉我,讲经说法不容易,只靠经教不行。如想通达世出世间一切学问,不要说现代学术以及外国典籍,即以中国古老的四库全书而言,亦无法遍阅。我曾向台湾商务印书馆订购一部,该馆经理对我说,一个小孩一生下来就看这部全书,活一百岁,到死还看不完。何况还有佛法,其最大一套丛书是大藏经。大藏经以外之佛学典籍亦不少于大藏经之数量。一生中不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如何能讲经说法。光靠读诵研究不能通达,要用至诚感通之法。自古以来佛门里代代相传的就是这个法门。孔孟之学亦用此心传,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非文字通、义理通,而是以‘真诚心’感通。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由心性中流露出来。大师说主敬存诚。内真诚、外尊敬。普贤十大愿王第一个是‘礼敬诸佛’。一即一切,这一个敬字即包括后面九个愿王。

从心性中求,无不可得。最初了凡还有疑惑,认为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功名富贵由心性中求亦能求得,如由外面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仍在数中。两个人同样求发财作生意,一个发财,因其命中有财,一个赔本,因其命中无财,还是逃不出命运。如由心性中求,内外双得。你必须知心性是什么?在有情众生方面叫佛性,在无情方面叫法性。外面万事万物均是由心性变现出来,由性中求,求功名富责,求儿女,求长寿,求罗汉果,求菩萨果,求无上佛果,均能得到。不但其道德仁义成就,其外在的荣华富贵亦得到了。华严毗卢遮那佛之依正庄严,世无伦比,是其性德自然流露。有人怀疑,生活俭朴为美德,而佛的依正二报那样豪华,黄金为地,七宝宫殿,岂不太奢侈了吗?其实佛也不要这些,而是由性德自然流露,不是自己有意如此。

孔先生为了凡算命,在功名方面不能中进士,一生无子,寿命只有五十三岁,官居七品。了凡非常诚恳,他说自己毛病很多,第一不耐烦剧,器量小,不能容人,刻薄傲慢,轻言妄谈,福薄之相。其次自己有洁僻,好发脾气,又过份爱惜羽毛,不能舍己为人,多言耗气,喜饮酒,喜长夜静坐。有此种种毛病,不能有子。了凡勇于认错是其可取处。

四训小注中有一段说:‘大修养人除欲净尽,心境空明,更无阴气足以覆盖,常在定中,智光湛然,永断睡相,此圣境也。’修学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勿勉强去作。如了凡之彻夜长坐,即禅宗讲的不倒单。这要很好的工夫,要私欲断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没有了,心中无一物,自性里的般若智慧透出来,光明遍照,可以不倒单,否则坐著睡那有躺著舒服,真有工夫,坐几分钟即可以恢复精神。佛门中两种现象,一个不倒单,一个持午。大多数人自不量力,目的在求恭敬供养,完全错了。身体即一副机器,要靠能量,能量不足,毛病就来了。能量百分之九十都消耗在打妄想上。我们念佛人修当生成就的法门,经上并没有叫我们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所以不必标榜这些。

云谷又说:‘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这是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从历史上看,可以得到证明,舍己为人,累功积德者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孔老夫子,有教无类,以真诚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教化众生,其学生代代相传,弘扬夫子之道。二千年来孔氏子孙历代受到世人拥戴,孔子在世时并非有显赫地位,一普通百姓而已。其世代子孙托生孔氏家中定是其前生积德修善所致。

符按:法师说:‘中国历史上舍己为人者有三个人,但只说了孔子一人,其后二人未曾提及。在下猜测第二个人应为范文正公仲淹,作宰相,一生不置产,所得俸禄均施诸鳏寡孤独。后世子孙簪缨不绝,直到民苏州范家后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云谷禅师对了凡说:如想功名儿女,要把无功名没儿女的业因消除,改过刷新,才能有求必应。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包荒就是能容人,所谓量大福大,不能容人,没有福报。自己没有福报不怕,怕的是不积德不修善。我见过很多人,年轻时高官厚爵,飞黄腾达,到五六十岁下台之后,困苦不堪。真正享福要在晚年,青年得意时,多作布施,舍掉之后,其命中福报仍在,到晚年又发了。佛说富贵、聪明、健康长寿是由财、法、无畏三种布施得来。

我初学佛时,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读过之后非常感动。我年轻时,我的福气比了凡还薄,习气比了凡还重。有人给我看相算命,都说我很聪明,福薄,寿命到四十五岁。学佛的时间表我就订到四十五岁,到四十五岁那年害了一场病,知道时间到了,也不看医生,只念佛求往生,结果不药而愈。有一年台北举办仁王护国法会,在会中遇到甘珠活佛,他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从前我们都在背后笑你,你福薄又短命,你现在变了,将来福很大,寿也很长。’我前生大概修慧不修福,所以今生聪明有,而福报一点没有。现在的境遇都是今生修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