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以忍为力——星云大师讲于重庆华岩寺(2)

同样产生于唐朝的鉴真大师,是中国赴日本传戒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他五次计划前往日本,都告失败,而且在渡海的途中导致双目失明,但是他“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法忘躯的精神,使他越挫越勇,终于在六十七岁的时

  同样产生于唐朝的鉴真大师,是中国赴日本传戒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他五次计划前往日本,都告失败,而且在渡海的途中导致双目失明,但是他“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法忘躯的精神,使他越挫越勇,终于在六十七岁的时候,第六次成功抵达日本,他对日本佛教乃至日本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如果他没有道德勇气,早就被一次次的诬告、天灾人祸、徒众的不配合给打消了勇气。如果不是坚持百忍,又岂能赢得日本天皇敕封的“大和尚”而博得日本人的敬仰,为中国人争光?
  做人,有着为人着想,为社会着想的道德,也就有了忍的力量与勇气。眼见时下有人为感情的纠纷,金钱的负债,生活的压力,选择自杀来求解脱。如果这些人具备忍受人生困境的能耐,整个社会具有为人着想的道德修养,是不是能够燃起更多勇敢迎向人生挑战的信心火炬呢?
  试想,人活着,拥有什么才是幸福,才能满足踏实?拥有幸福的家庭,拥有相扶持的伴侣,拥有抱负理想,拥有房屋存款,拥有社会声望,拥有互助的朋友?其实,人生的真谛在于道德、品格的完满,然而这必须在人生的风浪里磨练,在忍耐苦乐得失中养成,在为人奉献服务中渐趋成熟!
  三、 忍是宽容的慈悲
  忍,不是消极的让步,不是无谓的吃亏受气,而是宽容的慈悲。能怀忍行善的人,是因为体察到人我平等一如,明白以诤止诤,终不能得止的妙味,所以视这一切为理所当然,所以通达人情事理,豁开心地包容一切有理无理事。
  我们看到白隐禅师受到信徒冤枉,将别人私生的孩子捡回抚养,他不辩解,无怨尤,带着孩子四处托钵,化缘奶水,受尽讥笑打骂,直到真相大白,却只是简单的说:“这个小孩是你们的,你们就抱回去吧!”白隐禅师含忍慈悲,自己受委屈不要紧,也要尊敬对方的人格和颜面。还有梦窗国师一次搭船渡河,无故被一位将军辱骂鞭打,不但不生气怨恨,还能体谅将军,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外的人心情总是不太好。”梦窗禅师为人体谅的心,应该可以给现代为了不如己意的一句闲话,一个脸色,就大动干戈、刀枪相向的火爆性子的人,甚深启示。
  可以说,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反而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受人误解、迫害时,仍然能够谦卑恭敬、和颜爱语应对,表现出勇敢无畏、宽容慈悲的气度,这种忍辱的器量,真是做到“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的大悲菩萨行。
  《大智度论》就谈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本,从悲而出;嗔为灭悲之毒,特不相宜,若坏悲本,何名菩萨?菩萨从何而出?以是之故,应修忍辱。”在“八风”里打滚,让我们的心境时起时落,失去人格道德,失去生活本该有的乐趣。所以要发愿行慈悲,给别人欢喜,也给自己快乐,将所有的横逆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互换立场先为人设想,自然就能忍下他人加诸的打击,那么人人都可以为人间菩萨。
  因为能忍,所以能化世益人,能成就大事,能调伏刚强,能化解仇怨。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才赢得孟获的真心来归;蔺相如为社稷着想,屡屡让步不诤,感得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鸠摩罗什大师宽容吕光和姚兴的戏弄侮辱,让大乘经典得以在东土弘传千年,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行忍辱、做大事的榜样。
  我们行走在人间是非路上,何妨把一切外来的烦恼、横逆与挫折都忍住耐下,把名位利禄的诱惑都忍住耐下,学习布袋和尚大肚包容,做个时时处处少烦少恼、自由自在的欢喜菩萨。
  四、 忍是见性的菩提
  忍,是一种在生活诸多境遇中淬炼出的生存力量,也是一种认识宇宙人生实相的智慧。怎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树下禅坐时,一位婆罗门气急败坏的走向前,大骂佛陀,随侍在旁边的阿难听到后心里很不舒服,可是佛陀却如如不动,非常平静,婆罗门见状怒不可遏,用力吐了口水在佛陀的脸上,扬长而去。回家的路上,婆罗门想起刚刚的粗言恶行,相对佛陀的平静无忿争,感到很羞愧,于是决定向佛陀忏悔。
  站在佛陀面前,婆罗门立刻跪下来,诚心的向佛陀忏悔。佛陀笑答:“昨天的我,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我,还没有到;当下的我,刹那刹那生灭,请问你要向哪一个我道歉呢?”
  佛陀认识到世间万法本是“缘起缘灭”,无论心理上的贪嗔痴慢,身口表现出的行为,话语、表情,还是人间的是非曲直、爱恨情仇、财富名望、刀枪拳头、山川河月都是,所以能以平常心去对待婆罗门无礼的谩骂,这便是见性的菩提之忍。
  是由于深刻体悟到自性、法性本来空寂,本是不生不灭、便无所谓忍与不忍了,以至于在境界当前,能够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具备能处理、化解,肯担当、负责的笃定与能力。
  《论语》记载,楚国令尹子文,三度为官,面无喜色;三次被罢免职务,也没有显现怨怒。一个人在荣耀富贵的时候能够处之泰然,在潦倒难堪的时候也能安之若素,那才是忍的真功夫,就像佛鉴慧勤禅师所说:“高尚之士不以名利为荣;达理之人不为抑挫所困。”这也是因为认识到上上下下,来来去去本是世间常态,所以能不随波逐流,不随世间缘起缘灭的现象浮浮沉沉、患得患失了。
  真正的忍耐不仅在脸上、口上,甚至在心上,根本不需要忍耐,而是自然就如此,是不需要力气、分毫不勉强的忍耐。因为深观缘起性空之理,任何的顺逆之境,都是无自性的,不可把捉的,从忍耐事相的当体,就能得到解脱,而不被人情世故困扰,不被贪嗔痴妄系缚,成就最高忍辱波罗蜜的修行。
  《景行录》里说:“片刻不能忍,烦恼日月增。”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教导我们“忍则众恶无喧”,能忍饥耐谤,就能成就大器;能不畏世间忧悲苦恼动摇,就能完成大勇、大力、大无畏、大担当的人格。
  佛教将我们居住的世界称为“娑婆”也就是“堪忍”、“能忍”的意思。可见得,人要活着,必须要以忍处世,不但要忍穷、忍苦、忍难、忍饥、忍冷、忍热、忍气,也要忍富、忍乐、忍利、忍誉。以忍为慧力,以忍为气力,以忍为动力,更要发挥忍的生命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