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6)

般若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和命脉,《大般若经》说:“大乘不异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不异大乘。”般若在六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般若才能认识自性佛,三世诸佛都是因为证得无漏智慧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印

  般若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和命脉,《大般若经》说:“大乘不异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不异大乘。”般若在六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般若才能认识自性佛,三世诸佛都是因为证得无漏智慧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印顺法师说:“般若何用?般若可以证悟般若。”《大智度论》也说:“诸佛及菩萨,能利益一切,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养育。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
  “般若”是智慧的音译,但是智慧是一种世智辩聪,是应用的知识;知识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你懂文学,但不一定懂化学;你懂化学,也不一定懂得物理。牛顿看见苹果落地,知道了地心引力;富兰克林发现了电,启示后代电学的发展,这些都是知识。知识纵然由知能识,但是“识”仍然是分别意识,还是世间迷悟的搅和,未能到达最圆满的境地;而般若悟性是闻一知十,所谓“一理通万理彻”。般若悟性是自性和万物相互的体会,如《金刚经》中,须菩提闻是妙法,涕泪悲泣,这就是悟后的感动,把事理圆融起来;佛陀成等正觉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是佛陀证悟真理后,为众生的不能调和事理、自他不二,不能证悟世法、出世法皆为一如而发出的感叹。
  古来多少的佛学大德,为了转迷成悟,寻回本来面目,有的人空过了百年岁月,有的人弹指之间果能找到本来面目。例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无尽藏比丘尼见到梅花而顿识自家宝藏,永明延寿禅师听到柴薪落地而识得自家本性,香岩智闲禅师锄地而锄出了自家的真如宝藏等,这些都是所谓般若的妙用也。
  《般若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悟,悟就是般若,般若不同于智慧,更不同于知识。因为智慧、知识,有利有弊;而般若是纯真、纯净、纯善。知识是从外境的现象去分别,是向外追求;知识有善有恶,有正有邪。例如科技文明发明了电话,虽然方便传达讯息,但电话同时也被利用来当成犯罪的工具;科学发明了火药,虽然有利于开凿山洞,但同时也引发了惨烈的战争与伤亡。
  般若之于人生的重要,如《大智度论》说:“般若波罗蜜能与光明、除诸闇冥、无所染污、多所利益、多所安隐、能与盲者眼、能令邪行者入正道;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母,能为孤穷者作救护、能灭生死、能示一切法性。”
  尤其,般若有知苦灭苦,观空自在的功用,没有般若的人生,欠缺正见,易为外境烦恼所转,而在起惑、造业、受苦中轮回不已。有了般若,便可开发自性之光,证悟自己真实的生命,从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脱的彼岸,此即“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问经》云:“诸过为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佛弟子平时诵经拜佛、听经闻法,作种种的功德,就是要擦拭心中的垢秽,心净则般若现前,此即“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
  所谓“般若”,是向外求呢?是向内求呢?你向外求得的科学、哲学等知识,总是世智辩聪,不若向内证悟的般若,如一灯燃百千灯,灯灯无尽,光光无碍;证悟自性,当下百千法界,融入心灵,山河大地,回归方寸,心中葛藤尽去,如漆桶脱落,一了百了,何其自在也!
  因此,般若是内自证的功夫,是透过“正见缘起,了悟诸法空性”所获得的“内外圆成”的智慧。人生若无般若为前导,则如盲人摸象,易为苦乐所动摇;有了透彻宇宙真相的般若,就能转丑陋为美丽,转黑暗为光明。所以,能以般若来处世,以般若来生活,人生自然美妙无比。  ↑
  ※ ※ ※
  《维摩诘经》云:“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
  佛门的修行方法很多,但是“六波罗蜜”是大乘菩萨道至高无上的修行法门: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持戒可以三业清净,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忍辱可以自他得益,改造自己嗔恨的恶习;精进可以无事不成,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般若可以观空自在,改造自己愚痴的认知。吾人要想自觉觉人、自利利他,非得行“六波罗蜜”,方能福慧圆满,成就佛道。
  六波罗蜜正如六架飞机,亦如六艘轮船,载著吾人航向光明的前程:
  (一)布施:发财号;
  (二)持戒:平安号;
  (三)忍辱:道德号;
  (四)精进:成功号;
  (五)禅定:安心号;
  (六)般若:智慧号。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交通虽然便利,但是高速公路经常塞车,甚至车祸频传;在感叹世道难行之余,吾人在精神上有了“六波罗蜜”的航道,人生的前途自能通行无碍,一切如意,进而经由菩萨道,直抵佛国。
  六度,是自度呢?是度他呢?是自觉呢?是觉他呢?是自利呢?是利他呢?是自有呢?是他有呢?
  六度是给他,更是给己;是利他,更是利己;是度他,更是度己;是他有,更是己有。
  六度,实乃“人我两利”、“自他得度”的大乘舟航。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