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与生活(三)(2)

一个人想要占有才去爱别人,往往容易陷于苦恼;如果,能以“奉献”的态度去爱别人,那就容易获得快乐。所以,想要赢得真正的感情,“奉献”是一个最好的妙法。 (二)从多情到无情 一般人对佛教的看法,总认为佛法是

  一个人想要占有才去爱别人,往往容易陷于苦恼;如果,能以“奉献”的态度去爱别人,那就容易获得快乐。所以,想要赢得真正的感情,“奉献”是一个最好的妙法。

 (二)从多情到无情            

  一般人对佛教的看法,总认为佛法是寡情的、是无情的。在寺院里,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联:“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这两句话是说不要嫌弃佛门中没有人情味,僧情虽然没有俗情的浓厚,但是,从寡情里面磨链出来的另一种净化的感情,是更耐人寻味的。

  唐朝有一位从谏大师,河南南阳人,中年出家,出家以后,二十年中不曾回乡探亲。有一天,在一座寺院的庭院中,一位年轻人前来问道:“请问师父,这儿是否有一位从谏大师?”

  “哦:你找他做什么?”大师心里虽有点讶异,却从容的问道。

  年轻人看看大师,说道:“他是我的父亲,他出家二十年了,我还没有见过他,我是来看我父亲的。”

  “你父亲住在那边!”从谏大师顺手一指,迳自离开了。

  年轻人顺着大师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当然他没有找到,可是,却有人告诉他,刚才那个人就是从谏大师。他飞快的奔回来,从谏大师已经走远,不见人影。

  从上述情形看从谏大师,他好象是一个绝情的人,其实,大师的内心有一股热烈的亲情在燃烧,只是他默默地把它埋葬在心里。因为大师曾经听说他俗家儿子,因父亲出家,自己也信仰了佛教,并且经常从事各种慈善事业,如布施、修桥、铺路等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大师心里觉得很安慰,因此,他怕以后牵缠越来越多,所以拒绝了儿子的前来探望。这种感情,是关心在沈默里,是关心在未来里,是多情呢?是无情呢?我们可以说那是一种最崇高、最真挚的感情。

  有名的近代才子,多才多艺的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出家前曾结婚生子,出家后居住在杭州虎跑寺。有一天,他的日本太太带了儿子来找他,在寺院里,只隔了一道门,弘一大师不肯出来相见,说话声也怕她听到,只差人出来传话,说道:“请告诉她,过去的李叔同已经得了霍乱去世了,希望不要再以他为念。”这位太太深知无法挽回丈夫的心,便把儿子送到北平给他的一个兄弟扶养,自己回到日本去了。

  弘一大师对待妻儿是这么样的寡情,可是,他是真这么寡情的人吗?弘一大师对于佛教、对于众生充满了无限的关怀,无限的悲愿,他为佛教做下了许多事业,给予人间留下了多少温暖,这种表现是真正寡情的人做得到的吗?

 (三)从有缘到无缘               

  平常一般人要对什么人好,一定要找和自己有缘的人,也就是自己喜欢的人。一旦碰上了有缘的人,那么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把感情付托给他,甚至于身心生命都可以全交给他。一个学佛的人则要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对待众生要从“有缘”的感情做到“无缘”的感情。对方待我不好没关系,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应该平等施予欢喜,施予关怀,不必计较得失利害。

  一个身为父母者,对自己的儿女百般爱护,所谓“养儿防老”,他们施予子女慈爱与关心,只希望将来能奉养自己,为自己养老送终。但是,如此的期待往往不一定能够得到效果。试看社会上忤逆父母、弃养父母的事例,不是层出不穷吗?而且成为社会上的严重问题。

  另外,我们再看一个事例:现在社会上常常有一种奖学金制度,奖励在学的贫苦青年,不论相识与否,只要符合领奖的条件,都可以申请,钱数虽不多,可是,受惠者却常常感恩不尽,甚至于视之如再生父母,念念于报答恩惠。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昔时南印度有一位贤慧的女人,名叫银色女。她不但品貌端庄,待人亲切,更是一个有智能、有勇气的女人。

  有一次,当她从远方要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很贫穷的人家,家里只有一位少妇,她刚产下一个男婴,这小孩儿相貌长得很好。可是这位贫穷的少妇,却双手擅抖的抱着小孩,面露痛苦,泪眼婆娑。

  银色女刚好从这贫妇门口经过,看到这情形,奇怪地探首问道:“你有什么困难吗?”

  产妇说:“我……我饿得快……快要死了……”

  银色女同情地说:“啊!我去张罗食物给你吃!”

  产妇说:“来不及了,我想……想……吞下这……小小孩儿……充……充饥……”

  银色女大惊,说道:“这可使不得,难道除了吃小孩儿以外,没有别的可吃的东西吗?”

  产妇叹一口气道:“没有了”说后,双手紧紧抓住小男孩儿。

  银色女心里下了很大的决定,在房子里搜索到一把利刀,走到产妇面前,撩起衣服,毅然的把双乳割下来,拿给产妇充饥,并且说道:“你暂且吃下这些,我马上回去拿食物来,免得你再受饥饿之苦。”

  银色女回到家中,家人看到她那一付血肉模糊的样子,都被吓坏,问道:“谁伤害你的?”

  银色女安然无事的说道:“是我自己做的,我为了救那个产妇和她的小孩儿,我忍痛割下双乳。虽然我失去双乳,但是,我却救了他们母子两条命。”

  银色女的作为,可说充分发挥了菩萨的精神,她从自己喜欢的“有缘”人,做到救济那贫困、不带亲情无缘的人。所以,一个人的感情,不必施舍于限定的某些少数人,尤其是学佛的人,更要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大慈悲精神,发挥情感的极致,与众生同体,这就是净化的感情生活。

第二、合理的经济生活

  “感情”在生活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在生活中更是不可忽视。所谓“爱情与面包”,孰重孰轻?其实,两者均不可或缺。“人为财死”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常有人说:“只要给我钱,我什么事都肯干。”在金钱的诱惑下,什么贪赃枉法的勾当都做得出来,甚至于为钱财,朋友可以反目成仇,兄弟也会变成冤家;“贫穷夫妻百事哀”,没有钱的人生真是事事难过。可见“金钱”在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之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