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大师说:‘不要,我自己来。’ 五祖又说:‘你都要走了,我来送你,我渡你过岸。’ 六祖就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在佛教里,虽有师承,但又说:“三分师徒,七分道友。”修道悟道,凡事要靠自己。反观,观自己,要像观自在一样,要观自己在不在,这是禅的精神,所以禅是智能的。我们有时看到观音菩萨像的手上也拿一串念珠,有人问:‘我们拿念珠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念珠念谁呢?’‘还是念观音﹗’‘观音为什么还要念观音呢?’‘因为求人不如求己。’ 佛法的主要精神是在提升我们的人格,提高我们自悟的能力,以开显我们的清净自性,所以自修自度很要紧。以反诘法教学,用“为什么”不断的反问,把对方的思想开拓得更深更广,最后像爆竹炸裂,灵光一闪,让对方在问题的压力下突然开悟。 (二)答问不定法 其次,我要向各位介绍“答问不定法”,答问的方式不一定,有时从肯定方面来答,有时又从否定方面来答。 六祖大师的徒孙马祖道一禅师,无论什么人请他开示说法,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总是说一句:“即心即佛”。 后来有人问他:‘嘿﹗老师,你怎么跟人说法,都是说一句“即心即佛”呢?’马祖就说:‘因为小孩子哭,不得不拿个饼干给他吃,这样子让他有个安慰。’这人再问:‘假如小孩子不哭的时候,你怎么说法呢?’马祖答说:‘那时要说非心非佛。’ 有一个青年学道者大梅法常禅师,来请教马祖道一禅师说:‘请问什么是佛?’马祖道一回答:‘即心即佛。’法常禅师言下大悟。 大梅法常开悟后告别离去,到其它地方弘扬禅宗,度众无数。大家都传说法常禅师悟道了,这话传到道一禅师的耳中,心想:他真的悟道了吗?就叫一个人去考试一下。 这个考试的人,见到大梅法常说:‘师兄﹗请问你在师父那儿,究竟得到什么道啊?’ 法常回答:‘即心即佛。’ ‘啊呀﹗’这个人说:‘现在师父不是这样讲了,不讲“即心即佛”了﹗’ ‘哦﹗现在讲什么?’ ‘老师现在的道是“非心非佛”。’ 法常听了以后,眉毛一皱说道:‘这个老和尚,专门找人麻烦,我不管他的非心非佛,我还是我的即心即佛。’ 这个问话的人,就如此这般回去告诉马祖道一,马祖道一听了以后,高兴得不得了,说道: ‘梅子真的成熟了。’ 这话一语双关,梅子成熟了,就是说大梅法常真的开悟了。 有时候,我们从否定中可以透到一点人生的消息和禅机。有时候,又要从肯定中来体悟。像这位法常禅师,他就是肯定自己的精神,不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不管你是非心非佛,我还是即心即佛。有这种自信、自主、自尊的人,他便是顶天立地觉悟的禅者。 有位在家居士,去问马祖禅师的徒弟,也就是百丈禅师的师弟智藏禅师。 ‘请问老师,有没有天堂地狱?’ ‘有啊﹗’ ‘请问有没有佛法僧三宝?’ ‘有啊﹗’ ‘请问有没有善恶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 ‘有啊﹗’ 不管问什么,智藏禅师都答:‘有啊﹗有啊﹗’ 这位在家居士问得怀疑起来,就说: ‘老师,你说错了。’ ‘我怎么说错了呢?’ ‘我问径山禅师,他都说“无”。’ ‘怎么说“无”?’ ‘我问他有没有因果报应,他说没有;再问他有没有佛菩萨,他说没有;我问他有没有天堂地狱,他说没有。可是你为什么却都说有呢?’ 智藏禅师说: ‘哦,我问你,你有老婆吗?’ ‘有。’ ‘你有儿女吗?’ ‘有。’ ‘径山禅师有老婆吗?’ ‘没有。’ ‘径山禅师有儿女吗?’ ‘也没有。’ ‘所以径山禅师对你说没有,我跟你说有,因为你有老婆和儿女啊﹗’ 这个问题此处说有,彼处说无,是真的不同吗?其实并没有不同,道只有一个,道是因人才有不同的。 禅师之间问话或答语,有时说有,有时说无,只是从我们不同的程度或层次来体会不同的问题而已。 径山禅师所讲的“无”,有着很高的境界和很深的意义,因为无就是空,“真空生妙有”,不“无”就没有“有”了。 (三)间接暗示法 现在再介绍“间接暗示法”。 什么叫做“间接暗示法”呢?就是禅师与禅师之间,不直接把问题说破,而用比喻或表面上不相干的话,作间接的暗示。这里面藏有至理,让对方自己悟透,亲证得道。 现在举个例子说明。 赵州从谂禅师,为人非常风趣,被称赵州古佛,八十岁还在行脚。有一次和他的弟子文远禅师在一起,一时高兴,便和文远禅师说: ‘我们来打个赌,谁能把自己比喻做最不值钱、最下贱的东西,谁就胜利。赢了的人,就可以吃一块饼。’ 文远禅师就说: ‘好吧﹗你请说吧﹗’ ‘我是一只驴子。’赵州说。 ‘我是驴子的屁股。’ ‘我是屁股里的粪。’ ‘我是粪里的蛆。’ 赵州无法再比下去。就问文远禅师: ‘你在粪中做什么?’ ‘我在那里避暑乘凉啊﹗’ 于是赵州认输丢了饼。 这段对话暗示我们,要从卑贱里面去体会伟大,从烦恼当中去证悟菩提,要心净一切净。所以禅师与禅师之间的对话,充满禅味。所谓心能转物,驴子、粪、蛆,都可以把它变成佛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