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智慧波罗蜜:智慧,梵语般若,此云智慧。《摄论》云:“能除遣一切见趣诸邪恶及能真实品知法数,故名为慧。”即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故名智慧。慧有缘胜义谛慧、缘世俗谛慧、缘饶益有情慧三类。缘胜义谛慧者即缘胜义谛理之智慧。《广论》云:“谓由总相觉悟,或由现象觉悟无我实性名缘胜义谛慧。”亦即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的真实智慧。世俗谛慧者即通达世间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等五明的智慧。饶益有情慧者即见道后得现量所引发的世俗谛慧而能种种说法利益有情的智慧。智慧乃由禅定而证得,即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但此智慧并非世人博闻之有漏智,而是圆融无碍的正智。此智能照破一切客尘烦恼,显露真如本性,故智慧即般若亦即佛性。若能证得智慧,则能见到本来面目,这是修行的最终目的。 二、六波罗蜜的修习方法 (一)五相修习 关于波罗蜜的修习,《解深密经》给我们提供了五相修习的方便法门。经云:“菩萨于此六种所学事中,应以五相精勤修学。一者最初于菩萨波罗蜜相应微妙正法教猛利信解;二者次于十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三者随护菩提心;四者亲近善知识;五者无间勤修善品。”即菩萨在修学过程中,首先应对菩萨藏微妙正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因为信解才能依法而行。所谓“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大智度论》云:“佛法贵行,不贵不行,实行之要,始于信法,信为明了,是则行本。”即不起正信则不能实行。可见信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前提和根本。信是菩萨人道的起点。若无信心则难以得到佛法的利益。《大智度论》喻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是故菩萨行者,为了成就一切善法,修习六度,首先对菩萨藏法应生起坚定的信解。确定信解后,即应精进勇猛地以闻思修所成的妙慧修习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维、修习等十法行。十法行是菩萨在资粮加行位上必修的课程,以修此十法行才能圆满闻思修三慧。 除了修十法行外,菩萨更应发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誓愿。菩提心是菩萨行的根本法,是故菩萨修习菩萨道,首先应发起菩提心。有此发心,才能有目的地欣求趣向,修习福慧两种资粮,断除烦恼所知二障,证得无上菩提涅槃。有菩提心才是真实的大乘菩萨,否则,纵有通达无我的智慧,亦难称为菩萨。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也是大小乘的区别。发菩提心是大乘的入门。若能发此胜心,即可超过二乘,因此发菩提心是不共二乘的大乘根本因,是成佛的种子,所以《华严经》云:“若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心。”古德云:“学佛不发菩提心,犹如耕田不下种。”田地不下种不会有收获的果实,未发菩提心则不会有成道的希望。故欲学大乘,必须发菩提心。行者不但要发菩提心,且要随时随地护持此心,无沦是遇到任何艰难困苦,也誓不退转。《入菩萨行论广解》云:“如是如来最胜子,已发坚固菩提心,更应恒时无动摇,励力不违诸学处。”又因菩提心不失,才能脚踏实地实践波罗蜜行。若能这样,则随其所作,工作学习,淡说戏笑,皆成出世间之修行,均成菩提之资粮。否则,若菩提心虽发而不真不固,多所忘失,即使念佛、修密、坐禅、修定均成世间有为法,不能出生出世间果报。《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入行论》亦云:“菩提萨唾诸堕中,退菩提心为最重。”故护菩提心甚为重要。 除此,行者为了使自己不走上岔路而回小向大,必须多亲近善知识。所谓善知识即是知其心,识其形,导我于善之义。善知识即指能引导帮助学人修学佛法的师友,必须了解学人的思想,认识学人的行为,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人断除恶法,趋向于善道。《华严经》云“善知识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亲近善知识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佛作祖的大事因缘。善知识是如佛教法而说,如佛教法而行,依佛教诫教授而指导学人的。善知识能作为行者的依怙,时常指点教诲,策发行者奋发向上。菩萨若如法亲近善知识,将常遇善知识,并能速断一切烦恼恶业,功德资粮渐渐增上,成办现前安乐及未来解脱的利益,否则,若不依止善知识,则会增长许多邪见过失。可见行者身上所增加的功德,减少的过失,都是由善知识所赐予的,故善知识对于修学佛法关系重大。《华严经》云:“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从善知识来,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依善知识为因缘。 菩萨亲近善知识后,就必须无间修习善品,因只有长时劫无间断修习六度万行,修学方能圆满,所谓:“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也。反之,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数数懈废,譬如钻木取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行者亦尔,若懈废而不精进,则虽想成佛,亦无希望。所以无间—修习善品亦是行者修习波罗蜜所必具的重要条件。 (二)六度齐修 除了五相修习波罗蜜法外,行者还应注意修习六度必须相资而行,不可缺—。因为六度,是菩萨自行化他,利乐有情的大行大愿,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如《大智度沦》云:“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菩萨入福德门,所愿皆得,若不得愿者,以罪垢遮故。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二事一故。今欲出生摩诃般若波罗蜜……要因禅定门,人禅定门必须大精进,何以故?不戒乱心,不能得见诸法实相。而禅定智慧不是福愿所能求,亦非粗观所能得,须自心精进……方能成办,能得禅定智慧则众事皆办。”可见修习六度能具足福慧两种资粮,福慧二者是同步进修的。菩萨修习时,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难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固执不通;智慧而无禅定,则凡情易动,终难成就佛果。古德亦云:“慧而不定,未能受用;定而不慧,未免沉迷;定慧双修而不持戒,便碍于积习;三学具足而不布施,便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修三学,只种人天之因;持戒而不忍辱,难调嗔恚习气;有精进而无诸度,则徒劳无功;有诸度而无精进,必半途而废。”是故菩萨为了圆满福智二德,定要六度齐修,不可偏废修习。 (三)观三轮体空 菩萨修习六度时,应特别注意同时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法相,才能真正得度,否则,只得人天福报而已,此则是美中不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