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摄大乘论》要义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若于第一缘起中,如是二识互为因缘,于第二缘起中复足何缘?是增上缘。

“若于第—缘起中”,“第一缘起”就是分别自性缘起。用四缘来观察分别自性缘起的时候,“如是,二识互为因缘”,阿赖耶识与转识是互为因缘的。四缘就是因缘、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现在这阿赖耶识和转识是因缘而不是其他的三种缘。“于第二缘起中复是何缘”?“第二缘起”就是分别爱非爱缘起,它是四缘中的哪一缘呢?“是增上缘”,它是增上缘。“增上缘”就是说,你本身已经有力量了,我再去帮助你一下,这帮助就是增上、增加。增上缘的“增”就是增加,“上”是让你更加殊胜,我的帮助可以使令你更殊胜。分别爱非爱缘起中的无明缘行,行缘识……都是增上缘,无明缘行,行本身有自己的因缘,但无明就是来帮助他。

如是六识几缘所生?增上,所缘,等无间缘。

刚才说的是分别自性缘起、分别爱非爱缘起,这一句是说的受用缘起,受用缘起就是前六识。“如是六识几缘所生?”就是说,在四缘中,受用缘起得哪几缘?“增上,所缘,等无间缘”,前六识要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等。增上缘就是指六识各自所依的根。所缘缘呢~~陈那论师有—·本《观所缘缘论》,专讲所缘缘的,所缘缘其实就是认识对象。等无间缘就是前一刹那识灭掉了,空出了一个位子,后一刹那立马就生起,前后念的相续是“等无问缘”。所缘缘、等无间缘是心法才行的,色法没有所缘缘、等无问缘。这里说前六识是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三缘,实际亡因缘也是有的,这里没说而已已,不过这里是从受用的角度说的,所以没说因缘。没说是没说,可不是没有。

如是三种缘起:谓穷生死,爱非爱趣,及能受用;具有四缘。

前面说厂三种缘起,就是分别自性缘起、分别爱非爱缘起、能受用缘起。这里把分别白性缘起说成“穷生死”,这是指分别自性缘起的种子十现行,现行熏种子,无穷无尽,没有结束的一天。当你不再生死了,就是解脱了,到那时候,转识成智,都成了清净的种子,你认识到的一切都是清净的。“爱非爱趣”是第二个缘起,就是可爱的、不可爱的果报,这是因为你的善恶业成熟而得的果报,也就是造业受果。‘吸能受用”,前六识能受用苦乐的果报。由分别自性缘起的种子出现这些果报,爱非爱的增上缘,帮助这果报的出现,出现果报之后由能受用缘起受用。“具有四缘”,这三种缘起四缘都具足了。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亡缘都有了!心法凹缘生,色法两缘生——因缘、增上缘,它没有等无间缘和所缘缘。

如是已安立阿赖耶识异门及相,复云何知如是异门及如是相,决定唯在阿赖耶识非于转识?

这儿要说阿赖耶识为染净依的事儿,前面已经说了阿赖耶识种种异门、三相等等,“复云何知如是异门及如是相,决定唯在阿赖耶识非于转识?”,你凭什么这么说呢?你凭什么说你说的种种异门足阿赖耶的而不是转识的?这就是反反复复地说明,因为小乘论师对小乘的说法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就得反反复复地说。前边儿引用经教的地方比较多,从这儿开始就该说道理较多了。无性论师在这儿有一个颂子,你们翻到342页,最里边儿倒数第一行,“颂言:圣教及正理,各别有功能,为生于信慧,无一不成坟。”什么意思?就是说,圣教给正理是不一样的,圣教是让人生信的,而正理是让人生慧的,圣教和正理各有各的功能。无信不成,信为道源功德母,但无慧也不行,成佛凭的是慧,无慧就成不了佛。所以前边儿先引圣教说,下边儿说道理。

由若远离如是安立阿赖耶识,杂染清净皆不得成:谓烦恼杂染,若业杂染,若生杂染皆不成故:世间清净,出世清净亦不成故。

无著论师在这里是先简单地说一下,接下来再详细解释。“由若远离”,“远离”指远离阿赖耶识,没有阿赖耶识。说,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话,“杂染清净皆不得成”,要是没有阿赖耶识的话,那么流转生死以及涅架解脱等等都成立不了了,苦集灭道也都成立不了。前边儿杂染、清净皆不得成,下边儿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谓烦恼杂染”,烦恼杂染就是贪、嗔、痴、慢、疑、刁;正见之类;还有“若业杂染”,这就是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之类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是杂染好说,但接下来说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也是杂染,奇怪吧~~尤其是不动业。福业是招感欲界善果的业,非福业又叫罪业,就是招感欲界恶果的业。不动业是指招感色界及无色界善果之业,我们知道,要到色界、无色界,那是得凭禅定功夫的,这不动业就是按所修的禅定来说的,比如修四禅定,将来就会生到色界天去,如修四无色定,将来就会生到无色界天去,在色界天、无色界天受禅定之乐,不为外境所动,所以叫不动业。这不动业也是杂染的,怪得很。这就是因为没有菩提心而修奢摩他,没有菩提心而修禅定,照样是杂染的。“若生杂染”,按十二因缘来说,无明、爱、取是烦恼杂染,行、有是业杂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是生杂染。三界六道众生的果报都是杂染。“皆不成故”说,要是没有阿赖耶识的话,这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都成立不了了。但现在这三种杂染都成立了,所以阿赖耶识就是有的。再说清净。要是没有阿赖耶识的话,清净也不得成立。清净有世间清净、山世清净。要是没有阿赖耶识,世间清净、出世清净都不能成立。这道理与杂染是——样的。“世间清净”就是现在修离欲之类的,在欲界里修,修好了就生到色界、无色界,这是世间有漏修行方法,叫“世间清净”。“出世清净”就是无漏的戒定慧、三卜七道品、或八正道、四念处等这样的方法去修行,这是需要般若智慧的。

云何烦恼杂染不成?

刚才说了杂染不成、清净不成,这里要说为什么不成。先说为什么杂染不成,先说烦恼杂染。

以诸烦恼及随烦恼熏习所作彼种子体,于六识身不应理故。

“以诸烦恼及随烦恼熏习所作”,因为诸烦恼、随烦恼的熏习所作的那些种子,是不能在六识里摄藏的。“诸烦恼”是根本烦恼。“随烦恼”包括小随烦恼、中随烦恼、大随烦恼。它们“熏习所作”,说,烦恼、随烦恼在活动的时候,在我们的心识里面就熏习了,然后,“所作彼种子体”,一熏习就熏习成了种子。贪烦恼的活动熏习成贪的种子、嗔烦恼活动的时候熏习成嗔的种子等等,不会乱的。这种子都得摄藏在阿赖耶识里,“于六识身不应理故”,要是把它们摄藏在六识里面,是不对的。在咱们就拿所熏四义来看就行了,六识是刁;具备所熏四义的,所以不能摄藏在六识身里。六识身的“身”,是积聚的意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