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2)

皈依者,皈是皈投,依是依托,如子之皈父,如民之依王;把我们的身形寿命交付给佛,交付给法,交付给僧,就是皈依三宝。 在家修道的人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呢?佛在《涅盘经》中说:“皈依于佛者,是真优婆塞,终不更皈

皈依者,皈是皈投,依是依托,如子之皈父,如民之依王;把我们的身形寿命交付给佛,交付给法,交付给僧,就是皈依三宝。

在家修道的人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呢?佛在《涅盘经》中说:“皈依于佛者,是真优婆塞,终不更皈依其余诸天神;皈依于法者,依佛言教,终不更皈依外道诸典籍;皈依于僧者,不求诸外道。”

其实佛、法、僧三者也就是佛教的全部内容,这三者犹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修行佛道的基础。至于五戒,本文中屡有提及,不再赘述(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三皈、五戒都有一定的仪式,那就是在皈依师或授戒师(受过具足戒之比丘)的指导下,在佛前顶礼宣誓。受过三皈、五戒后,才成为正式的佛门弟子──优婆塞或优婆夷。

四、修持的基础

戒、定、慧三学是学佛的基础,修此三学,可以断除烦惑,超凡入圣。

何以说此三学是学佛的基础呢?因为释迦世尊的根本教法,本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所谓“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者是。修道修的是八正道,而八正道则摄于戒定慧三学之内。

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戒是止恶修善,依戒资定;定是息缘静虑,依定发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故此三学实为学佛修道的基础。将此三学再分述如下:

一、戒学:戒一名戒律,是修道者修身治心的轨范。我人起心动念、日常活动不外身口意三业,此三业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所以佛制戒律,使修道者依此而行,止恶修善。

释迦世尊曾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是止恶,众善奉行是修善,自净其意是断惑,行此三者即是修道。

我人的根本烦恼是贪、嗔、痴三毒,此三毒以意为主,发之于身者为杀生、偷盗、邪淫,发之于口者为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故佛门基本大戒,首戒杀盗淫妄酒。然而五戒是消极的外在的戒恶,进一步更要积极地内发地为善。为善就是把贪、嗔、痴、杀、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十恶,化为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放生布施、净行、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净语等十善。

五戒是消极的戒恶,十善是积极的行善,以上二者都是我们在家学佛人所应遵守的。至于出家众的戒律,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条文细密,成为专门学问。以在家人不能阅出家律,我们初学佛者可不必研究。

二、定学:定又名禅定,在于治心,修之可免去情虑上的散逸,除去精神上的纷乱。

我人身心感受的苦果,是业和烦惑聚集而来的。因此要解脱苦果,先要断除苦因。苦因的由来,无非是由我们这一颗妄心上发生;试看我人心上的妄念,前念甫灭,后念已生,刹那不停,相继无已。妄念是惑,发之于身口意的意念行为是业,因惑造业,因业受苦,这就是生死流转的根本,所以修道在于治心──戒是戒身口的恶业,定是治内心的妄念,要依戒而资定,由定而生慧。

禅定的种类颇多,于修持方法中再行介绍。

三、慧学:慧又名智慧,但这种智慧不是世俗的世智辩聪,而是由定力所证得的大智慧、无漏智慧。智慧梵语般若,译为智慧者,相近之辞也;智慧并不能包括般若之全部含义。

真如佛性人人本具,但为妄念遮蔽,如金在矿中,如明镜蒙尘。矿中之金,本质未损,蒙尘之镜,光明仍具;若汰去沙土,拭去尘垢,纯金的本质和镜体的光明仍然可以显露出来。正如我们被妄念遮蔽的真心,若用持久的定力,扫除妄惑,归于一个正念,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真心显露,这就证得“般若”了。

戒定慧三学是修道的基础,不但八正道摄于此三学,如大乘六度亦摄于此三学中,故修道者修此三学,亦即广行六度也。

五、修持的方法

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我佛有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以众生根器习性的不同而方便立说。事实上,“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门门皆归自性,法法都是般若。我们初学佛者对各种法门应本法法平等的观点,不生门户胜劣的执见,这样才会事理圆融,会入不二。

学佛修道,不在法门之多,而在专一深入。在众多法门中,我们可选一种与自己根性、兴趣相近的法门,作为日常的行持,等到日久功深,自会有所证得。兹简单介绍几种修持的方法如下:

一、参禅:释迦世尊住世之时,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默契于心。世尊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这是禅宗建立之始。梁武帝时,达摩祖师来华,传衣钵于二祖慧可。至六祖慧能,禅风鼎盛。那时所传的是直指本心,当下开悟。例如二祖慧可问达摩祖师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慧可半晌云:“觅心了不可得。”祖师曰:“我与汝安心竟。”慧可当下大悟。

再如四祖道信向三祖僧璨求道曰:“愿师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曰:“谁缚汝?”道信曰:“无人缚。”三祖曰:“无人缚何求解脱?”道信乃言下大悟。

后世众生,根机日钝,心识上妄想纷纭,不能直下见道,后世祖师才教人以参话头的方法。

所谓参话头,是把一向妄想纷纭的心识,回转来反照参看一句足以使人发生疑情的话头,极力参究,力求透脱,忽然至一切妄念照破,洞见心性,而立地悟证。正如雍正《御选语录》序云:“学者将个无意味语,放在八识田中,奋起根本无明,发大疑情,猛利无间,纵丧身失命,亦不放舍,久而久之,人法空,心境寂,能所亡,并此无意味语,一并亡却,当下百杂纷碎,观体真纯。”

参禅须有明师指导,个人盲目修炼,不特恐难有成就,且恐招致魔境,故此处所介绍者,不过略述其意而已。

二、修密:修密是口持真言,手结印契,意作妙观的三密相应法门。此持咒法门,身口意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则,每持一咒,用手指结印是为身密;口诵咒文,句句分明,毫无错误,是为口密;每一咒都有佛菩萨为对象,心中观彼佛菩萨的种子字(以佛菩萨名字的一个字母,代佛菩萨的个体,曰种子字)是为意密。如此三密相应,修持者心识上的妄念自可不起。唯密宗修持,例须经阿梨(轨范师)亲口传授,方有效力。否则一切徒托空谈,难获行证。

三、观心:观心与参禅都是定学。我人心识之间,妄念相续,刹那不停,俗语说“心猿意马”,即此之谓。所以我们若用自性来照自心,直下观察自己的心念,便是伐木断根的根本办法。观心的方法,略言之,就是放下心识上的一切妄想杂念,善恶是非都不去思量,直下静观自己的心念,对于幻生幻灭的心念,不去执著,不去遣除,亦不随其流转,只静心观察,妄念被自心所照,当下便能湛寂不动,以至自然化于无形。《大乘心地观经》说:“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