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爱国爱教:中国佛教的立世基点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号召,在全国各地、各行业掀起了认真贯彻、学习“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中国佛教界响应中央关于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号召,结合中央精神,针对自身建设,积极挖掘佛教思想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人群安乐,有利于文明进步的积极内涵,也提出佛教的“八荣八耻”:以爱国爱教为荣,离经叛道为耻;以勤修三学为荣,犯戒空’谈为耻;以禅悦法喜为荣,低级趣味为耻;以谦虚惭愧为荣,侨慢浮躁为耻;以感恩随喜为荣,贪著嫉妒为耻;以和合大众为荣,拉帮结派为耻;以培德惜福为荣,奢侈放逸为耻;以利乐有情为荣,损人利己为耻。从中央与中国佛教界所提出的“八荣八耻”来看,爱国是共同的要求。“八荣八耻”第一条“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佛教所说的爱国爱教的思想。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中国佛教历来的优良传统,这一点从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轨迹中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雷激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室闭关锁国的美梦,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仅看到了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更看到其先进的文化与政治制度。自清末以来,落后就会挨打的现实激发了国人开发民智、重振教育的热忱。在西方文化“科学与民主”的冲击下,中国文化也改变固步自封的意识,开始了新文化运动。在这一时期,衰竭不堪的佛教,遭“洪杨之乱”的破坏,以及西方文化和民主革命潮流的猛烈撞击,面临生存危机。,产兴学风潮,反宗教迷信运动,激发了佛教徒痛定思痛的反省意识,加之列强横行,神州陆沉,教界爱国护教热忱高涨。国家的厄运,民族的耻辱,社会的动荡,民众的苦难,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社会的最强音。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封建王朝的数千年统治,社会制度的大变革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带来了曙光,中国佛教与中华民族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也迎来了振作的历史机遇。于是,在杨仁山、太虚、欧阳竟无等人的发动下,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佛教复兴运动。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奏准“奏定劝学的章程,责成各村学堂董事查明本地不在祀典,宇乡社,可租赁为学堂之用”。因而引起各省土豪劣绅假藉兴学的名义,公然兼并寺田。这种变相侵占寺产的风潮,弥漫全国。除了学校以寺院为课室外,连警察、地方军队及各种团体也都堂而皇之地占据寺。

当时佛教界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无法维护自身权益,但此事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其中,章太炎和释曼殊于1907年联名发表《儆告十方佛弟子启》、《告宰官白衣启》二文,呼吁天下佛弟子共挽法运,护法安僧。号召僧众认清时代,须自办学校,迎头赶上,并忠告世人,勿要有逐僧占寺的荒谬的举动。

“产兴学”是近代佛教发展的危机,同时也是转机。变法维新产生,产兴学的风潮,带给近代佛教无限的困扰,但同时也为佛教僧侣自觉自救提供了一个契机,从反面推动佛教在宗教思想和组织体制上进入自强、自立、自主的近代形态。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佛教的命运并未有所改观。为共拟保护,产的对策,1912年4月1日寄禅、道兴等教内外人士在上海留云寺发起“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公推寄禅为会长。本部设于上海静安寺,设分部于北京法源寺。这是中国佛教有史以来第一个自主性的全国性组织。南京政府公布《寺,管理暂行规则》,袁世凯政府通令全国寺院教堂办理登记。当时,全国各地由于受“,产兴学”的影响,毁坏佛像,抢夺寺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湘、皖、滇等省份特别突出。一时求助佛教总会的信函如雪片飞来,为了保护寺产,为了佛教的前途,1912年10月中旬,寄禅离开天童寺,上访北京,受到官员凌辱,寄禅含恨而逝。寄禅会长的圆寂,马上通过电报传向了全国各地。各地佛教代表迅速从四面八方向北京汇集,社会各界的声援和抗议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在上海“中华佛教总会总部”的静安寺里,2000多位各界代表为寄禅法师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全国僧众莫不哀痛。在公众强大的压力下,袁世凯不得已令饬内务部核准《中华佛教总会章程》。1913年“中华佛教总会”得到政府批准,于上海正式成立。1914年章嘉仁波切以中华佛教总会名誉会长名义倡言尊重信仰自由,保护,产,政府依其所请颁令全国。1915年10月29日,袁世凯政府颁布“管理寺,条例"31条,企图将全国佛教寺产纳入社会公益事业。1917年内政部准章嘉之请,修改《中华佛教总会章程》,成立“中华佛教会”。1919年“中华佛教会”又被废止,北京警察厅重新公布《管理寺,条例》,经太虚等人人京请愿,条例未能实行。1921年,政府修改条例为24条,但只删除细节之处,重要条文仍保留如故。1927年,冯玉祥以打倒迷信为由,在河南境内没收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同时驱逐僧尼,勒令还俗。1928年,北伐成功后,内政部部长薛笃弼建议改僧寺为学校,欲以行政命令摧毁佛教。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等人积极响应,联名发表《,产兴学运动宣言》。南京政府公布《寺,登记条例》18条。1929年,内政部又颁布《监督寺,条例》21条,遭到佛教界反对,4月,在上海召集17省佛教代表举行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佛教会,请愿修正《监督寺,条例》。11月立法院通过修订《监督寺,条例》13条。

由于这些法令的公布,对缺乏组织的佛教界带来致命的打击,当时各省军阀、地方官吏,便以兴办教育慈善事业为名,将地方寺院强行接收。不久,由于太虚、圆瑛、谛闲、印光诸位法师及王一亭居士等人提出强烈的反对,政府也唯恐引来更大的风波,影响民心拥戴,于是将前“寺,管理条令”予以废止,另外公布“监督寺,条令”13条,立意与措辞上虽比“寺,管理条令”和缓,但对佛教并无积极的整理,掠夺,产的风潮,也并未因此遏止。

当时新文化运动兴起,打倒迷信与反、宗教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五四运动彻底批判儒、释、道三教,认为是类似于民间迷信之类,此运动从打倒封建迷信,引发开来成了反宗教的运动,最后甚至变成直接破坏寺院活动。为了因应时势,“中华佛教总会”于1929年更名、改组,成立“中国佛学会”,推选太虚大师为理事长。1930年底,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再度提出他在1928年所倡议的,产兴学方案,主张“打倒僧阀,解散僧众,划拨,产,振兴教育”,并组织,产兴学促进委员会。这个方案,经由国民党第三届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发交教育部、内政部等部门执行。消息传来,全国佛教界哗然,认为无疑是置佛教于死地,于是纷纷致电驳斥,同时呼吁全国各地佛教团体,在存亡关头同心协力,共挽狂澜,因而形成全国佛教徒空前的大团结;并于1931年4月,在上海召开第三届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由太虚大师撰“上国民会议代表诸公意见书”,送达正在首都召开的国民会议,才阻止,产兴学方案。同年八月,国民政府公布维护寺产的训令,明文规定,凡是军警或任何机关团体,如果有侵夺占领佛寺僧产的情事,一概依法办理,兴学风潮才告一段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