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身念住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若我们的心是在一起,再远再远,都还是在一起。如果心不在一起,就是同床也是异梦。如果心在一起,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的心就可以接到我们的心,这就是真正的传承,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印到我们的心肝底来。

身念住:调伏生理上的冲动、热恼,“身行”安住。

一.体验长呼吸:吸时知吸,呼时知呼,止时知止。吸长,知道吸长;呼长,知道呼长。

二.体验短呼吸:吸短知吸短,呼短知呼短。短指微细。

三.体验身息相依:分别出入息在身体上、中、下三地段的松紧,注意力盯在出入息三个触点,叫做“寻”,注意力向内不向外,自然不费力地安住于出入息,叫做“伺”。

四.体验身行调伏:体会息细身轻安,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干扰消失。坐姿的不安稳消失,找到最不费力的坐姿与出入息,全部注意力安住于出入息,身得清凉。

前言

练习出入息念没有什么要领,只是愿意“让鼻子牵着走”,愿意跟着我们的鼻子走,愿意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鼻子。

十六胜行有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每一个念住,各有四个步骤,其中以身念住最为重要。所谓最为重要,其实也不是最为重要,讲它最为重要的意思是说,因为它是一个头,总是要起个头,因为不起这个头,受念住没办法做,心念住没办法做。因为惟有透过身念住,我们才能够生喜乐,才能够调伏生理的冲动不安。当喜乐受产生之后,才能够调伏我们的心行,调伏我们心理的冲动,调伏我们的散乱、昏沉。当我们生理的冲动、心理的冲动调伏之后,我们才有办法做心念住,才有办法看心。

体验长呼吸

“长呼吸”,通俗来说就是横膈膜呼吸,是呼吸量比较大、比较长。吸气的时候,横膈膜下降,呼气的时候,横膈膜上升。

去感受长呼吸的吸气带给身体的影响;去感受长呼吸的呼气,带给身体的影响。我们的身体透过长呼吸,慢慢得到调整,慢慢找到我们身体三角点的中心位置。在练习长呼吸之前,姿势已经调过了,但在练习长呼吸的时候,再做一些小小的调整。

接着试着观想鼻子到丹田有一条空的管子→吸气,感觉横膈膜下降;呼气,横膈膜上升。接着试着观想头顶上有一根小小的辫子往上吊→使我们头部不致于太低,但也不致于仰得太高。舌尖轻抵上颚,嘴唇轻闭,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姆指衔接。当我们的注意力都能注意在长呼吸的时候,我们的呼吸量会渐渐的变小,胸腔不再起伏,只剩下腹腔丹田的呼吸,丹田一上一下,我们称之为短呼吸。

体验短呼吸

继续感受吸气对身体的影响,呼气对身体的影响。

感觉吸气是一种收缩,呼气是一种膨胀。

理论上,膨胀中有收缩,收缩中有膨胀,但是我们将注意放在吸气收缩,呼气膨胀。把吸气看成生,把呼气看成灭,这样子的看只是稍微提神,稍微把注意力拉回来,然后再放掉。整个注意力,慢慢的回到鼻头附近,看看能不能感觉鼻头,在吸气的时候有某一种的收缩,在呼气的时候有某一种的膨胀。如果有的话,我们就称之为找到触点。继续在这个触点上感觉。

体验身息相依

吸气感觉外面的空气凉凉的吹进身体里面;呼气感觉里面的空气稍微温温的从这个鼻头附近吹出去。

注意力完全专注在鼻头上,感觉吸气的时候鼻头紧;呼气的时候鼻头松。当我们完全的专注,也许是两次的呼吸,也许是一、二十次的呼吸,也许是一、两百次的呼吸,这时候全身感觉到种酥麻、一种通电的感觉,一种向上向外的张力,这叫做“喜”。当喜感产生的时候,我们在喜感上加强根本作意—无常、苦、无我。

吸气,感觉喜的无常,呼气感觉喜的苦;吸气再感觉喜的苦,呼气感觉喜的无我。

如是反复练习几十次,直到一种寂静安止,向下扎根,向内凝敛的感觉生起。一种软绵绵的感觉,一种无尽辽阔的感觉,从内缩中往外推出,没有张力,只有引力,我们称之为“乐”。当乐相产生以后,我们继续在“乐相”上根本作意——无常、苦、无我。

感觉这样子寂静的乐,竟然也有一种苦,吸气;感觉乐的无我,呼气。

如是反复练习,数十次,乃至数百次。这时候心突然一亮,光明现前,一种世间都在里面的感觉,一种一望无际,一切遮障消失的感觉,一种能够全方位的注意,一种每一个触都是心,一种对这个世间没有别人的觉受,一切都是自己,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念头,然后念头如虚空。我们称之为一心的觉受。

体验身行调伏

如果在“喜”上根本作意的时候,乐相没有产生,我们就回到触点的寻伺;如果在乐相上作意无常观,一心没有产生,我们就继续在乐相上根本作意;或者,因为乐相做了无常观以后,乐相的力道开始减弱,我们就回到喜相上做无常观。如果这个时候喜相向上力道又减弱,我们又回到触点,如果触点消失,我们再回到短呼吸。如是进退反复的练习。当喜、乐、一心产生,身体感到无比的轻安,一切的疼痛、痒、麻,甚至外在的声音、干扰消失了,我们称之为十六胜行第四步“身行调伏”。

无形的触点—心肝底

有一位同修说当他观想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头顶上就麻了一下,但一下就没了。这个麻一下就是一种喜感,也就是一种触到心肝底的感觉。

我们如果能够常常的以诚待人,很诚恳、很由衷的说着每一句话。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非常由衷的,你就很容易打开我们的心肝底,也很容易有想象力。有想象力的人,再多古老的事情,他都可能觉得如在眼前;两千五百年前的事情,他都觉得好象今天刚刚发生一样。此心同此理同,心怎么会有时间的界限呢?心怎么会有空间的界限呢?但人如果心有距离,真是咫尺天涯,隔壁的邻居、甚至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形同陌路呀。

若我们的心是在一起,再远再远,都还是在一起。如果心不在一起,就是同床也是异梦。如果心在一起,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的心就可以接到我们的心,这就是真正的传承,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印到我们的心肝底来。这虽然有一点点的抽象,但是你却有可能在一个刹那间有这样的觉受,你说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有一位同修问到一个问题,若在身体上没有找到触点的话,可不可以用这个心肝底当做一个触点?心肝底就是禅宗临济宗讲的,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但是它是一个无形的触点,这个触点不容易把握,比较适合根性很单纯的人,根性比较热忱的人,如果你的根性可以在这方面契入,也未尝不可,但是契入了以后,还是要再回到身体上找触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