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说一说念佛法门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不知从何时与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结下了如此深厚的因缘,以至于早在唐朝就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等俗语广为流传,直到现在,此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之势头有增无减。论及起始的时间,不只几生、几十生的事,实在太久远了,用人类的思想是无法计算的,噢!那就说成“无始”吧,那么到什么时候此法门结束呢?也无法计算,对!应该叫“无终”。究其法门昌盛的原因,这倒应该少几分对这个少乐多恼世界的报怨吧!是苦恼把我们驱向那极乐的彼岸,所以佛初成道乍转法轮便说此苦谛。

苦是每个人所厌离的,那么究竟有无世外桃园可以驻入呢?于是遭遇苦难颇多的人们,便不断地探寻,当世法寻觅穷尽时,就通过各种看似偶然的机缘步入了佛法,尤其佛法中的念佛法门,只叫善根的成熟。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不仅能保佑世人现生的平安,更能将人的神识接引到“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净土中去。如此简略直言,似乎是荒唐可笑的理想主义。然而,佛法是讲理的,佛教典籍浩如烟海,都是向人们讲解这些道理,历来皆有许多实践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验证,真所谓“若无灵验,今古焉传。”

我这样说并非怀疑念佛者的信心,也不是昭彰极乐净土的殊妙,而是要说一说目前庞大的念佛队伍中出现的几种不良的流向,诚望虔信的念佛者能正确地行进在极乐的通途中。直心是道场,我并没有圣境的经历,单是从所接触到的现象而言,以做念佛之余的闲叙。

一、随意念佛

有相当一部份信徒既便是修行多年了、也没有固定的功课,他们对待念佛法门的随意性很大,其中多数人认为工作、学习、家务等方面太忙,没有具体时间定时定量地念,所以只能随意念念。有的人认为这净土法门好处就在于方便,既方便,就不必要再规定每天念多少了,想怎么念就怎么念嘛!所以他们很少有最终能达到勇猛精进的程度,往往是心不在焉地念一念儿,就是有时间,也无法定下心神专精致至地念,所以信佛十年、二十年也一直是这样应付了事,于临终往生的目标自然相距甚远。

二、凑数念佛

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固定功课的意义,因而一时冲动,给自己定下了难度很大的课程,每天念一部经,然后念几万声佛号。当然这要用念珠记数了,由于功课量大,时间不足,所以就显得很勉强,正所谓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上班的途中、开会其间、看电视时、以及边接待客人边念,数珠在口袋里不停地运转着,几百几千地凑。这种精神我们不能不敬佩,但有一点,如此念佛,很难达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的效果。在这些情况下念佛,势必精神不专、一心多用,事倍功半,难以入静,时间长了,还会养成念佛边打妄想的不良习惯。

当然,若觉得面对不重要的场合,无需动脑的情况下,可以不计数地散念,也应最好将精神主体落实到佛号声中。还有的人为了念够数,就一味地加快速度,使自己念的每一句佛号听不清楚,模糊地感觉到一句一句在念,这也不符合念佛的标准。

三、多法念佛

另有部份人念佛方法用的无所不有,什么大声念、默念、金刚念、观像念、观想念、十念法等,以及自己制定的念法,交错轮换。一定这样念,一阶段又那样念。有时觉得记数念好,有时又认为不计数更好,总是在变化。这类人很善于谈心得体会,每当变换之后,总能说一番相当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为什么又改变了念佛的方法。其实,每一种方法是针对不同之人、不同环境而设立的,只要适应自己,选一二种,受持终生,即是最好的念法了。因为每一种念法都好,关键在于恒久地专念,与念法的多少无关。另外有些自己规定的念法也应符合念佛规律才可运用。对于个别历史流传下来的不普遍的念法最好还是不用,比如有极少数人念“南无九千九百九十九亿同名同姓阿弥陀佛”,此念法出处我不了解,但我觉得不如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

四、求取心念佛

在以上三种方法念佛人中,初始阶段会有大多数的人们怀有各种求取之心而念佛的。然而我所说的并非正当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心,而是求身体健康、消灾延寿、生意兴隆、家庭平安、开悟、神通……因为是这些因素把他们引入佛法的,所以有些根深蒂固。除非遇到正信的人,或看到、听到某些大德微妙开示,方能有改掉妄执之心的希望。

曾经真心用功夫的人们会有所体验,以上那些愿望经过真诚地念佛净心以后是会达到理想的,可必须得在念佛的同时先放下这些想法,专心念,长时永恒地念,使自己的业力消减了,福慧也就自然显现了。若不然边念边想,那你的心何时能净何时能专?岂不沉浸在杂乱的状态中吗?就是生西方极乐之心愿,也该在念佛前后发愿、回向时升起才正确。不可以念佛心升起的同时再出现一个想极乐世界的心思。若在平时而对红尘烦恼时,倒应该升起厌此生彼之心,常能这样做倒是大有必要的,这种愿力能促进“信、行”。

五、孤立地念佛

这些人念佛之孤立并非指念佛中不夹杂之单纯,我是说他们只知念佛是修行而不知增进道德修养也是修行,面向念佛之外的生活中,就无拘无束了。念佛的主要意图是把身、口、意三方系缚在一句圣号上,使之不起烦恼不造业、久而久之,心态常能平静、有忍力、有定性、面对烦恼能泰然处之,这是智慧的体现,从而显现出修行者的风范——高尚的品德。

可是,在生活中,以理智、用佛法来强化自己,约束身心是极其必要的,能大大加快修行的进程,对专精念佛起到辅助作用。这方面大家做得都不圆满,只能在念佛时像个修行者的样子,一旦功课结束了,马上态度骤变,反倒成了念佛是一种忍耐,一不念了才得到解脱。于是口能滔滔流其闲言,身能频频作其业行,与学修佛法,毫无相涉。更有甚者,刚念完佛,回头就从事身、口、意的恶行。这不必说对自身念佛的不利,还会引起周围不信佛者的反感,会诽谤佛教是虚伪的,自欺欺人的。你因此造业是双方面的。所以看来,除念佛做功课以外,面对生活时,更不可忽视自己的言、行及思想。每天用在生活上的时间多于念佛,我们如有意识地将佛陀的教义落实到现实中,即是实践的检验,也是一种修行、在某种程度讲,都比单念佛时的进步快。再者,高超的品德与出世解脱是同步的,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最好不要边念佛边造业。

六、极端地念佛

极少数人或由于寻奇猎异,或不明教理而使思想单纯产生冲动。或由于苦恼至极迫使信心倾向于极端化。于是选择了偏激的修法。但因为平日用功有限。业力改变得不够充分,缺乏定力,所以导致不良的后果,给信众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诸如有的人觉得学佛进步慢,没什么感知,听到“克期取证”之法,便“打生死期”、“饿期”等,不吃不喝念佛七天,兴师动众,使他人不安。挺下来的人已半死,处于昏沉无力状态,心无正念,意识朦胧,实际没什么取证,日后便以此为荣,大讲特讲一些简直天方夜谭的境界,贻害他人。挺不下来的还要让别人做些救助之事,慌惑于人。再者有的人在经典中断章取义了某些个别事例,或者听大德讲经中偶然引入的个别人事,诸如“舍身亦能往生”。他闻知后,就心绪激动,酝酿试法,终于有一天“道心十足了”,或服毒、或自焚、或断食、或附崖,近年来时有发生。且不说这种人究竟能否往生,因为那毕竟是你个人的事,重要的是因此不正常的行为将会给佛教投下阴影,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误解佛教。又存在一类人确实按正常方式念了一阶段佛,比方念了一两个月或二三年,于是就同经典中说的圣境进行对比,觉得没有收获。有的反倒觉得自己妄想清清楚楚多了起来,因此,怀疑自己可能不适宜这种修法,就试图改变修法,或干脆不念佛了。其不知他们的经历完全是正常的行进过程,无始以来精神世界中积累下来的烦恼因素是极多的,用毕生的精力去对治也不算过分,所以你投入的那点代价是微不足道的。《弥陀经》中说的七日往生还有前题在先,一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就是说得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二是能一至七日一心不乱,即七日内心不生妄念。这两点涵括的意义绝非你从字面上的直感觉那样简单轻松,更不能抛开这两种含义而单看七天这一短暂的时间。学佛是终生大事,应有备而行,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可天真或冲动一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