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陀圣诞与供奉佛指舍利的历史意义(2)

供奉佛指舍利的功德 应香港各界人士的要求,经中央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法门寺地宫珍藏的佛指真身舍利,将于五月廿六日(佛诞)来港供奉,以及廿件国家一级珍贵历史文物,同时来—港展出。这是香港佛教界的一

供奉佛指舍利的功德

应香港各界人士的要求,经中央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法门寺地宫珍藏的佛指真身舍利,将于五月廿六日(佛诞)来港供奉,以及廿件国家一级珍贵历史文物,同时来—港展出。这是香港佛教界的一大事因缘,也是一关乎香港人民福祉的一大盛事。以觉光长老为;领袖的香港佛教联合合呈持这一历史性盛会,又获“香港大公报”、“凤凰卫视”两大新闻媒体的鼎力襄助,香港会展中心将以供奉佛骨舍利成为万众瞩目的灵山胜地。

释迦牟尼住世时的人体离开世间已经二干五百多年了。他留在人间的真身佛指舍利仅此一枚。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法门寺地宫被发现,轰动了海内外。我们如果亲往陕西法门寺,也未必能够进入地宫,朝拜此一圣物。今天恭请来港供奉,有缘瞻礼,这是中央对香港人民的巨大关怀,也是我们的福德因缘,干载难逢,一生唯一。世界上还有甚么能让我们感到深刻的震撼呢,,我想到康德的一句名言:“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出云间的道德原则。”佛贝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我们的指引者,启蒙者。把康德所说的“头顶上灿烂星空”和“内心里崇高道德”结合起来的正是佛陀。佛指真身舍利莅临香港,亲瞻舍利,亦如亲见佛陀,感受佛恩,沐照佛光,体悟佛智,接种佛因,功德何可计量?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佛教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佛教在中国绵延发展两千多年来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产生净化人心的伟力和拒恶向善的劝世救世功能。晋代慧远大师说得好:“五戒十善,风化遍宇内,则端拱而治矣。”就连宋代那位并不信佛的司马光也写下了赞叹佛心的六偈。其中之五云:“道义修一身,功德被百物、为贤刍大圣,是名佛菩萨。”其原因就在于佛指引人们依靠自身的能量,自我平衡,自我修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己解脱自己。天台止观法门,华严一真法界,净上念佛三昧,惮宗顿悟心法,唯识转识成智,理虽珠途,匕磊则一。皈依佛陀,信仰三宝,是人的自我完善,人可以超越自己,人成即佛成。佛成,就是智慧、就是大觉,就是活泼泼的自在,就是人的彻底解放。

这两年香港的社会氛围,上落很大,变化多多,各种利益的矛盾,演成心债重重,无处偿还。从个体到人群,从家庭到社会,不如意事,愈演愈烈,付出的代价,越来越昂贵。一个人心污气躁,必然既无远见亦无短见,只有埋怨数落,穷凶恶斗;没有谁输谁赢,只有两败俱伤:归根到底,天堂地狱,皆在自心。管不住自己的心,甚么错事、丑事、坏事,都能做出来。再不要制造现代文明的悲剧了。突围无捷径,只有转变自心,安顿自心,管好自心,把心安好,必然化解戾气,消除业障。有一首歌唱道:“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这是最典型的心灵迷失,情绪焦虑,行为浮躁,价值分裂,人失去下方向感。心无可依,乱了方寸,荒了精神家园,成为陷入命运泥淖的挣扎者。佛的教导告诉我们:命运奉不在人的生命之外,人同命运的矛盾、争斗,实际上还是人自身内在的矛盾和争斗。人的最大健康是心灵健康,人的最强免疫力是心理的免疫力,人的最高智慧是学会放下,懂得放下,主动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指舍利来港供奉,使我们有了亲近佛陀、理解佛陀、学习佛陀、沐佛恩光的胜缘。佛陀的慈悲,三宾的加持,必将带领我们走出迷思,走向恬静、和谐。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必然百业繁荣,兴旺发达。庆祝佛诞,参加浴佛盛会,瞻礼佛陀舍利,就是洗涤自心,宁静自心,去除染污,增强免疫力,增大凝聚力,提升宫控力。人能调控自心,平衡自心,理性地生活,这不是社会祥和的保证么!

注:

[1]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

[2]《大正藏》一,777下。

[3]《长阿含经》第二,《大正藏》一,26中。

教主释迦牟尼传略

(一)

释迦二字、译华语为能仁。牟尼二字,译华语为寂默。释迦的父亲,是中印度迦毗罗国的国主,称净饭王。释迦的母亲,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勤俭朴素,不喜奢华,好闻法教。四十四岁这一年,梦天降神人,就怀胎释迦。到了临月的四月初八日这一天,驾临蓝毗尼园。这个时候,园中春和日暖,无忧树花,烂缦发放,世称释迦牟尼,就在这天降生了,推算起来,这个时候,约在西历纪元前一千零二十九年,就是中国周昭王二十四年。中国的史略上,也曾有一段说明,谓四月初八日,山川震动,五色光贯太微星,太史苏由奏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一千年后,声教及此。却说释迦降生后,由其母亲摩耶夫人,带回迦罗城,父亲净饭王,见生了一个太子,心中是十分欢喜,取的一个好名字,称悉达多。悉达多三字,是一切成就的意思。摩耶夫人生了释迦以后,过了七天就去世了。就由摩耶夫人的妹妹誾合波提夫人,代为抚养。

养到七岁,请了一个婆罗门的学者跋陀罗尼当师傅,教以文字。但是迦毗罗国的领土,仅仅五百多方里、是一个小国,并挟于诸大国之间,要与群雄对立。所以净饭王,又聘了孱提提婆为太子的师傅,专教以武艺。太子悉达多,天姿聪明,兼通文武,名震内外。

(二)

却说太子悉达多,在降生的时候,净饭王请了一个仙人阿私陀,来看太子的相。仙人阿私陀,看了太子相,就叹了一口气说:伟哉太子的尊容,身具三十二相,非凡人也。若是太不出家,必为转轮圣王统辖五天竺。(五天竺,就是东南西北中五印度,也就是全印度的意思。)若是出家,必为三界的导师,叹我已老,不能亲闻说法。净饭王听了这一番话,又喜又悲。就想着,情愿太子为转轮圣王,不愿其离我出家。于是就想出很多的法子,来阻碍太子出家。因为要想使太子世间的快乐,不务外道,所以给太子建了一座三时殿,罗致了多少宫女,伶人,来侍候太了。净饭王对太子一种爱眷抚育的真情,就是倾国之富,也是不可惜的了。太子到了十七岁的时候,净饭王就说妥了善觉王的王女耶轮陀罗为妃,匆忙的迎娶过了门,并使了很多的美姬,日日歌舞管弦,享尽了人间的快乐。但是太子胸中,深悟人间生老病死无常,求道的念头,与日俱增。虽是宫中这等的快乐,却不能打动他的心。有一天,他来到父王面前,详说志向要出家。净饭王听了这话,就惊曰:“汝若欲成道,度一切众生,可先救为父的这个苦恼、我欲早日让位于汝,好修梵行,已是我的夙愿。”虽然他父王如此说法,太子出家的念头,终不为动摇。太子到了十九岁的时候,耶输陀罗妃,生了一子,称罗睺罗。一般城民,都庆喜生了王孙。但是太子,就暗暗自己想著,现在既生了一子,我若背父王的命去出家,亦可多少减去父王之忧。遂决定于二月初八日在夜深入静的时候,私自出宫,乘著马车,离开这个迦毗罗城去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