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出禅堂的叮咛(2)

做人最难得的是有思考能力,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这边不思考?到了极乐世界以后,所见所闻都那么快乐,谁肯去动这个脑筋?所以到极乐世界没那么快开悟的。在人间有思考力,开悟的希望比较大,这是天人所羡慕的。天人

做人最难得的是有思考能力,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这边不思考?到了极乐世界以后,所见所闻都那么快乐,谁肯去动这个脑筋?所以到极乐世界没那么快开悟的。在人间有思考力,开悟的希望比较大,这是天人所羡慕的。天人福报享尽时都希望到人间来;我们人类偏偏要往天上跑,羡慕人家的天福,不在这里好好修,岂不颠倒?

问:小乘佛法是阿罗汉所修,阿罗汉只求自我解脱,不是被大乘评为“自了汉”、“焦芽败种”吗?

很多人排斥小乘佛法,对它不屑一顾,认为这是阿罗汉的法门。为了融和大、小乘佛法,我必须先把小乘分析清楚。小乘佛法是用十二因缘来说明生死轮回的。释迦牟尼佛观察人为什么有老死?总是有生。为什么有生?工厂有材料,才会有产品。

这些材料就是“有”(轮回的动力),“有”就是从“爱”跟“取”而来。爱跟取是由“触”跟“受”来的,触跟受是从“六根”而来,六根是从“名色”(身体与精神)而来的。名色与“识”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所以“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名色与识是从过去世的身、口、意行为来的,后者又是源自无明。所以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一直到老死为止,一切“纯大苦聚”,这叫作“流转门”,众生就是这样子轮回的。

修行就是用“戒、定、慧”来对治:持戒来对治爱跟取;修定来对治触跟受;修慧来对治无明。无明灭则行灭,一直到生、老死皆灭,这就叫“还灭门”。而戒、定、慧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慧,慧就是正见、正思惟,观察“诸法无我”而破除我执,得到解脱证悟。

从八正道的思想发展到大乘的般若经典,《般若心经》还是以正见为主体,开宗明义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正见”里头的“诸法无我”。不过这种解脱只是自我的圆满,必须关心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跟我们有缘,所以还要广行六度四摄法门。

但是行菩萨道的重点在于照见五蕴皆空,对个人来说才能“无我相”,看待其他人才能“无人相”,看待一切众生才能“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能够这样子,才不会觉得自己很有办法。如果有“我”,就有相对的“他人”,这种“相对法”就是世间法,就不是开悟,所以就不名为菩萨。

《法华经》一直赞叹“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一乘法就是菩萨道,它的基础就是般若智慧,也就是小乘所说的八正道。大、小乘佛法就是这样融和的,能够贯通佛法以后,就能包容各宗派的修行,这就是人间佛教的真义。否则自己不但道业不能成就,反而还增加傲慢心。

过去一向都是以自我为主体,我执、我见很强烈,非跟别人争到底不可。现在知道世间是不真实的,如梦幻泡影的,所以慢慢看破、放下。前世有修,今生自然有缘份得到;前生没有修,怎么拼也拼不出来。你智慧越高,就越能看破、放下。

有了“三法印”的正见,到处都能迎刃而解的,这叫做妙法!所以人间佛教的修行,就是随缘自在、不贪求。懂得世间无常、无我,慢慢地慈悲心就培养出来,对一切人都很温和,不跟人争执计较。真正的人间佛教,一定是先开悟后修行的。

问:法会拜忏的功用是什么?

我们中国佛教徒喜欢忏悔,经常挂碍过去所做的罪业,动不动就说自己“业障重”。其实能够修到入定,恶念不起,那才是真正的忏悔。有法会时当然要随缘跟人家去拜忏,但是不能一直挂碍著:“我业障什么时候会消灭?”拜忏只是藉著仪式来净化内心,只要你有道心,龙天护法一定会保护你的。希望我们行菩萨道时不要乱攀缘。有缘时就随缘度众生;无缘则沉潜一段时间,努力修福、修慧、修禅定。

“修行需要靠自己,唯以经常打禅七。

何物能破诸烦恼?摩诃般若波罗蜜。”

禅堂里面是“静中养成”,与人相处还要“动中磨练”。修行需要戒、定、慧一起下手,需要闻、思、修共同并进,这是不二法门。大家就照这样继续用功! (信息来源:佛法亲证论坛)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