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文献中的念珠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念珠也随着佛教在中土的发扬光大而广为流传。东晋时国人已开始知道使用念珠。唐朝时念珠使用已相当普遍。一些寺院里的准提菩萨、十一面观音像均携念珠,罗汉像也有手持或项悬念珠的了。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已有“人各掐珠,口同佛号”的讲法。苏东坡曾有诗称赞“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不行不立,不坐不卧,问师此行,经杖何在。”《敦煌曲子词上——禅门十二时》称:“日入酉,观身知不久,念念不离心,数珠恒在手。”《定格联章》云:“念观音,持势至,一串数珠安袖里,目前灾难不能侵”。可见,僧人使用念珠已十分广泛。 明朝张岱在《夜航船》卷十六中曾介绍过“念珠树”的异闻:在大理府,每穗结实百八枚。昔李贤者,寓周成,主人其妇难产,李摘念珠一枚使吞,珠在儿手中擎出。如今科学发达了,像这种异闻已经绝迹了。 人们历来有用缅茄、天竺子等珍贵果实作为饰物的传统,同时又作为护身、避邪、安宅之宝。张岱的记载便不觉得奇怪了。 唐朝陆龟蒙《寂上人院》诗云:“暗数菩提子,闲看薛荔花。”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菩提子便有成就菩提之意。而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 曾写下“僧敲月下门”之句的苦吟诗人贾岛,早年为僧,法名无本,后遇韩愈,还俗应举,却终未及第。不清楚贾岛为何出家?但贾岛还俗肯定是为官的诱惑。为名乎?为利乎?看来,出家并不一定就是和名利场绝缘。为官或为佛,是那个时代文人的选择。文宗开成二年(837),坐飞谤责授遂州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三年后,迁普州司仓参军。 贾岛对后世影响较大。《唐摭言》卷十曾记载了晚唐李洞尊崇贾岛的事迹:他铸贾岛的铜像,经常手持念珠念贾岛佛。如知道谁喜欢贾诗,他就手录贾诗赠之,并再三叮咛说:这无异于佛经,应该焚香而拜。有这样的崇拜者,贾岛还俗也许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文/阿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