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弟子规》,觉得受益不浅,自己也下决心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事确实发觉末学的改变,但有大部分的同事却说,比较喜欢原来的我,那就是以前那个时常会讲“奸巧语,秽污词”的我,我以前讲话都尖酸刻薄,直言不讳,怎么他们会喜欢那么丑陋的我呢? 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讲,“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个团体里面,“奸巧语,秽污词”习惯了,就“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了,反而还觉得有点香了,反而人家尖酸刻薄,比较习惯了。这个是可悲啊,社会可悲,把错的当对的,把对的当错的。你现在谦恭有礼,他还觉得你不正常。所以,整个导正社会风气,它是必然有一个过程。 所以,同事们也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等你真正落实《弟子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言语忍,忿自泯”,这些真正长期做出来,我相信他们就不会这么说。当他们很有困难,没人帮他的时候,就是你主动的过来帮他,解他的燃眉之急,我就不相信他还会说,“我还是希望你现在尖酸刻薄”,不可能的。 而同事们的这个反应,可能还要再更细的去观察一下。比方说我们学了以后,回来做,是不是做得有点不自然,让人家觉得有点做作,不习惯?假如是真诚流露,可能一般人接受的情况会更好。所以我们不能只做个样子,还要打从内心流露出来才好,不然学到最后变伪君子,不好,给人感觉怪怪的。要“心行一如”,都是发自内心做出来,那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而讲话直言不讳,这个是好的。可能人家觉得你以前比较正直,现在讲话,学了以后,拐弯抹角,绕了老半天,人家不耐烦,“你到底要说什么你就说!”是不是有可能是这种情况?欸,你学了以后,本来好的部分要保留啊;不好的部分要修正。可能人家觉得正直很好,但也要看人哦。所以人与人相处,每一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正直的人,你要跟他讲正直的话;那个很好面子的人,你可能要暗示的。你直接下去了,他不能接受啊。所以孔子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你不了解他,你不知道用适合的方式去对他。所以学传统文化就是设身处地,方法就出来了。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因人而异。 所以正直好,但正直也要厚道。你对他直言不讳,旁边有很多的人,他很没面子。所以“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一个人有正直的特质,但是他没有学习智能,没有学习圆融、学习这些厚道,他那个话就容易刺伤别人。这个“绞”就是刺伤别人,很急、急促,很不顾及人家的颜面。这个,孔子在教诲当中都有提到。所以“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就顾及人家的面子,好好私底下跟人家讲。 (恭摘自师资培训班学员问题解答 蔡礼旭老师 2010年9月6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