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四十六(5)

花是代表因,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因是什么?菩萨行,六度万行,见到花就想到我们要真修行,你才能结果报。供果,果代表菩提涅盘,表这个意思,你念念都没有离开正法。不是放在那里给佛菩萨看的、给佛菩萨吃的,不是


  花是代表因,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因是什么?菩萨行,六度万行,见到花就想到我们要真修行,你才能结果报。供果,果代表菩提涅盘,表这个意思,你念念都没有离开正法。不是放在那里给佛菩萨看的、给佛菩萨吃的,不是,那完全搞错了。灯烛是代表智慧,特别是油灯蜡烛,表什么?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用现在的话说,牺牲奉献,为别人服务,它表这个意思。你连这个意思都不懂,你这个香白烧了,那花果什么都白供了,要懂这个意思,这就叫如法供养。念供养文要随文入观,自己才真正能够得利。

  问:下面第十四个问题,佛弟子如何学习莲花的精神,在世间修行,出污泥而不染?

  答:你先学《弟子规》,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然后再去落实《太上感应篇》,再去落实《十善业道经》,用多少时间?一年。一年把这三样东西落实,慢慢的,你就能够学到莲花的精神。这三个东西是根,根本没有,那个污泥出不去,所以掉在污泥里面拔不出来,这不能不知道。所以学要从根本学,修要从根本修,必须要落实。一时一刻都不可以离开,要真正去做到。

  问:下面一个问题,铁炼子能锁住人,金炼子也能锁住人。做为初学者,应如何把握中道?

  答:铁炼子是讲的恶业,金炼子是比喻的善业,什么叫中道?善恶两边都不起分别执著,就是中道。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你的修学没有根,像植物一样。现在我们学佛都是没有根,花瓶里面插的花,没有生命,那就是根没有下功夫。佛的根,十善业,儒的根,《弟子规》,道的根,《感应篇》,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根。有根,你是活的,你会欣欣向荣,你会开花结果;没有根是死的,学什么全都是死的。

  能够在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的,不是这一生修的,过去生中善根深厚,《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过去生中修行的善根福德很深,这一生又遇到了,这才行。所以人并不多!大多数过去生中没有那么深厚善根福德因缘,所以这一生只能跟佛结个缘,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问:下面第十六,当今佛教极其混乱,有真实修行人,事事都难,世人不理睬、不供养是何因缘?

  答:这个话你不要问我,你问你自己。我们这几天讲「贤首品」,刚好讲到这个问题。这段经文里面讲发菩提心,清凉大师从经文里面特别为我们点醒,其中有一条,看到法快要断灭了,引发你的大菩提心。今天佛教确实是如此,再要不救,过个十年、二十年,神仙都救不了。所以今天佛门里头什么是大事?不是佛门,儒释道都一样,儒释道都没有继起的人才。那我们学佛,这个事情只有求自己,不能求别人。求别人,别人做不到,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要真正发菩提心,要真正做一个好样子。别人不理睬、不供养,是自己没有德行。我一修行,马上就人家来尊敬我,就来供养我。那一供养,你马上就迷了,你就堕在名闻利养里面去了,你就贪图享受。没有人理睬你,不供养你,这是帮助你、成就你。

  你看看佛教弟子,释迦牟尼佛在灭度之前,弟子们向佛陀请教,你老人家住世的时候,我们以你为师,你不在这个世间,我们以谁为老师?佛说了两句话,第一是「以戒为师」,第二是「以苦为师」。说得很明白,佛不住世,只要你真正持戒,真正不怕吃苦,就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还没有干,就贪图供养,这个心不真!真正发心,饿死也不后悔。你真正到捱饿,饿了几天快要死的时候,佛就来送东西给你吃了。不是说肚子才饿,佛就送来,不是,佛要看你是不是真受不了,你到实在不行的时候,他才来。所以要真干,不要害怕,要真正有诚心,佛菩萨真的会照顾。不照顾你,也是在照顾,为什么?让你吃苦,你一定要如法,持戒守法,真正为社会大众做个修行人的好样子,这样子就如法了。

  问:第十七个问题,请问经中说,这里面说出家者乃至佛弟子都不得吃莲藕,应如何解?

  答:这个经文里头一定有特殊的因缘,不是普通的因缘,而是对什么?对某一种人说的,帮助他开悟。花有花神,一般普通人在莲花池旁边欣赏花,闻花的香气,花神没事,不找麻烦。有个修行人,修行还真有功夫,他也在欣赏,他也很喜欢闻这个花香,花神也找他,你为什么贪著这个花香?他说那别人也闻。他们不修行,他们是搞六道轮回,你是要脱离三界的,你要贪图你就出不了三界。所以这个是特殊的因缘,花神也帮助众生成就道业。不修行的,搞六道轮回,那就算了,随他去!所以这里面就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一切法活活泼泼,没有一样是死的。

  那个作恶的人,你要知道他作恶是正常的,他一直都习惯,他不作恶,那才奇怪。作善的人,那作恶就不正常,他作善是正常。我只点到这个地方为止,你们自己要好好想。所以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看到许多的人事,你就会如如不动。《华严经》上佛教导我们「顺违皆顺」。这是修行人,顺是顺境,恒顺众生,违是逆境,逆境也要恒顺众生。善人随顺,恶人也要随顺,顺违皆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被外面境界所转,这叫功夫。看到善的生欢喜心,看到不善的生怨恨、生瞋恚,错了!两边都错了,喜欢是七情五欲,瞋恚是三毒烦恼,你每天接触外面境界统统生烦恼,不生智慧。像《坛经》里面讲惠能大师,人家年纪轻轻,二十四岁见五祖,就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句话就说明他是顺逆皆顺,所以他生智慧,他不生烦恼。

  看到人家行善,赞叹,看到人家作恶,不说话;除这个之外,没有两样,恭敬是一样的,服务是一样的,供养是一样的。这就是普贤菩萨十愿上所说的,礼敬诸佛。这都是诸佛,造善的是诸佛,造恶的也是诸佛,要礼敬。可是赞叹就不一样,赞叹如来,而如来是什么?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供养也是一样,不管他作恶、作善都要供养,差别就在此地。造作一切恶业都不说话,这是我们要学。

  问:第十八个问题,读经时,文字上遇到障碍,有困惑,有时是经本错字,有时是古字难查,请问应如何学习?

  答:这要查字典,佛经里面确实有很多古字,古字是一般普通字典找不到的。现在新编的《康熙字典》,字就多些;像国内出版的《辞源》、《辞海》收集的也很丰富。台湾文化大学出版了一部《中文大辞典》,那里面收的东西非常丰富,佛经里面的文字差不多这里面都有,你都能够查得到。在我们学习一部经,读经之前先要把这些障碍除掉,就是难字的读音,它的字的意思一定要把它查出来,不能够少这道功夫。少这道功夫,那你读经就有困难,这个功夫是必须要做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