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四十五(2)

问:下面一个问题是有一位上海 居士 ,一直在电脑上听老法师讲经,现在寺院学讲《吉祥经》以及「造像的意义」,这是会集老法师 法语 而成的一本书。请问这样上台讲如法吗? 答:练习讲经可以,你在学习没有关系。但


  问:下面一个问题是有一位上海居士,一直在电脑上听老法师讲经,现在寺院学讲《吉祥经》以及「造像的意义」,这是会集老法师法语而成的一本书。请问这样上台讲如法吗?

  答:练习讲经可以,你在学习没有关系。但是学习讲经,还是有一定的规矩,要接受训练;如果不接受训练,就等於说你教学没有正式学习过教学法。教学心理、教学法,这是师范学校里面都有这些课程,你没有正式接受过这些课程。佛门也有教学法,如果真的要想学,可以到澳洲净宗学院。澳洲净宗学院有这门课,可以去学习。至於教材,你讲经用的教材还是用经本为好;如果怕把经本讲错了,这是要背因果责任,那你就先学讲《弟子规》,讲《感应篇》,讲《了凡四训》,这都不是经典,这不要担心讲错,这没有关系的。先从这些善书、因果书,从这些地方下手,你能够讲个几年,讲台经验也有了,讲学的方法、技术都娴熟了,你再学讲经。

  学讲经还是要学古人的注解,古人注解靠得住,现在人注解靠不住,古人真是有修有证,千锤百炼。经是不容易讲,但是讲古人的注解好,知道多少讲多少,自己不懂的,念过去就好了,念过去就没有过错。我讲的时候怕讲错,我念不会错,用这个方法开始学。总是要学到相当一个阶段,自己有悟处,那就不一样了;自己没有悟处的时候,依古人就不会有错误。

  问:下面是国内的同修,有十二个问题。第一请问在家修行到达何种条件,才可以弘法?

  答:姑且不论到达什么样的条件,在中国传统的规矩里面来讲,无论在家出家没有开悟不能讲经,居士讲经也是开悟的。但是这个标准太高了,现在这个时代找一个都找不到。这不但是现前,四十年前倓虚老法师在香港弘法,香港好多个道场都是他老人家建立的,这是我们近代天台宗的一位大德。他老人家说过,在他一生当中,他往生的时候九十多岁,在他一生当中以开悟的标准他没有见过,不但没有见过,听都没听说过;得禅定的有,戒律修得很好的有,开悟的就没有。倓老距离我们大概将近有四十年,我一九七七年到香港来讲经,现在三十年。我来的时候,他已经过世好几年。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开悟是证果,证没有了,总得要深信切愿,能正确的理解,能认真的修行,把自己修行的心得提出来给大家分享,这样就相当不错。能够讲到这样就很好了,这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

  那真正发心讲经,我就要奉劝大家,在家居士《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样东西要百分之百的落实、要做到才有资格讲经。为什么?这三样东西是三教的根,儒释道三教,三教的根。那你根都没有,你的解不可靠,你说肯定是有问题。无论是修行,或者是发心出来弘法,这三个根是比什么都重要。这三样东西都不是讲的、都不是念的,是要做的,它是属於戒律,儒释道的根本戒,不能够疏忽,不能够不认真的学习。有这个根然后再学经,学经最好学一部,不能学太多;学太多、学太杂,你的时间精力都分散了,不会得到东西。古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只学讲一样东西。

  我这一生从开始学,就发愿一生想讲一部经,缘不成熟,没有法子。我在美国有人问我(有个居士来问我):法师,如果说这个人一生当中只学一部经,依一部经,你选择哪一部?我丝毫没有考虑就告诉他,我选择《弥陀经要解》,真的我最喜欢这部经,蕅益大师的《要解》,我非常希望一生专讲这部经。现在的道场是遍全世界,在全世界要找三百个道场是轻而易举的。一个道场讲一遍,一遍要一个月,除了旅行的时间,那我们一年讲十个月讲十遍。你就想想看,一年十遍,十年一百遍,一百年一千遍,你周游世界就讲这部经,讲一辈子讲不完!

  这种例子古人有,中国古大德曾经有位法师讲《弥陀经》,一生讲过两百遍,他不讲别的,只讲一部经,哪个地方请他就到哪里去,真有成就。他心是定的,他没有杂念,能够契入境界。这个好!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认真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学习。

  问:第二个问题,请问具备何等因缘才可以出家修行?

  答:出家修行,那我就劝你先把《沙弥律仪》学会,你再出家。就是前面这三样东西,《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及《沙弥律仪》,你把这四样东西统统学会,真正落实你再出家,那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如果你《沙弥律仪》要是做不到,你出家你是个假的佛教徒,那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不承认。你要先把戒学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就踏踏实实,那真的能把佛教复兴起来。

  问:第三个问题,请问如何运用「笔迹心理学」来造福众生?

  答:造福众生的方法很多,无论用什么方法,发心最重要,要发真正利益众生的心,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对了。如果我们发心帮助众生,里面还夹杂著名闻利养,这就不清净。如果过分重视名闻利养,那就造罪业了,这不能够不知道的。

  问:第四个问题,请问何谓「禅悦为食」?

  答:禅悦为食,是讲六道里面色界天跟无色界天,主要是讲色界天,不在欲界。欲界就是没有离开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你没有离开,称之为欲界。欲界从人往上去有六层天,欲界有六层天,包括人、畜生、饿鬼、地狱,全都离不开财色名食睡,这叫欲界。色界天它就不叫欲界,它叫色界,色界里面没有财色名食睡,他不要了,他不要饮食,他也不要睡眠,这很好!他也不要金钱、财物,他都不要了。我们就常常问,他靠什么活下去?禅悦。用禅悦比喻,悦是欢喜,就是定中有一分欢喜,那个定中的欢喜是从自性里面往外流出来的,不是外面刺激的欢喜,是从内心里面向外流。我们世间人也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欢乐的时候。

  确实色界、无色界的天人,他从禅悦里面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是最好的养分,没有任何副作用,所以色界天人没有生病的,只有到寿命终的时候才感觉得痛苦,不是在寿命终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感觉到;他也没有衰老,永远年轻,因为他不是胎生,是化生。欲界天里面还有胎生,色界没有。所以这是禅悦,这个禅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也就是说永远保持著清净心。那我们的杂念很多,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全是妄想,全是分别执著。现在科学家也懂得,这就是消耗我们的能量,能量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这些妄念上,真正我们在生活上需要的能量并不多!

  你想想看,四禅天人他们在定中。定的定义一定要清楚,什么叫禅定?六祖惠能大师依照《金刚经》的教义,跟我们解释「禅定」两个字的意思,外不著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这禅定的意义。他老人家所说的,就是《金刚经》上,佛告诉须菩提尊者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外不著相就是不取於相,也就是外面的这些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不会再干扰你,你不会动心,接触的时候你不会动心,这是禅;里面不生七情五欲、喜怒哀乐,不会生起这个东西,这叫定。这里面有真乐,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有禅悦的意思在里头。禅悦比喜悦还要来得深,这是禅悦为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