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智悲答疑之:圆融篇(7)

所以说我们今天念与念之间的这种觉与迷的成佛概念,是特定的界说。 那么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这是在我们声闻缘觉的修行过程当中,通途意义上讲的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观念。 但是成佛究竟要多长时间呢?这根据我们


所以说我们今天念与念之间的这种觉与迷的成佛概念,是特定的界说。

那么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这是在我们声闻缘觉的修行过程当中,通途意义上讲的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观念。

但是成佛究竟要多长时间呢?这根据我们每个人发心与修行力度、积累善根福德资粮、精进程度不同,都有所不同。

怎么才能最快成佛?首先就是发圆满的菩提心。有了圆满的菩提心之后,我们力争能够把愿菩提心落实到行菩提心,愿行菩提心结合之后再不断向胜义菩提心上修证。这样念念与菩提心相应,不夹杂与菩提心违背的认知与心念,这样修行就最快。在《十善业道经》里也讲这个诀窍,就是成功的诀窍,就是念念之间不间杂恶念,念念之间是相续不断的纯善,最能达成我们所愿。阿弥陀佛。

22、怎么看待佛经中类似“神话”的部分,请师父慈悲开示。

神话,就是超出众生理解角度,在佛经中所说,就是不可思议。我们不要以常人分别心对待。也许,我们众生局限,不能领会;对于诸佛它就是真实。而真实当中,它和我们平时所说神话,不在一个概念。比如,一个可以划水的人,各种动态技巧,我看就是创造了神话。但是人家确实做到了。是不是超出我们自己能力、自己理解的就是神话啊?不是。人家能够实现,我们不能,对于我们是神话,对于人家就是现实。所以说,我们应该有对诸佛的信心,诸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今天我不能理解的,将来好好修学,就能理解,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对于不可思议的佛经部分,就不会产生怀疑甚至诽谤,最后障碍我们。

23、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平时讲三法印、一实相印都是我们的标准。佛法最基础的标准就是因果的标准、善恶的标准,从因果上升到戒律,也是一种标准,再上升到出离心,它的标准就不仅仅是因果善恶,更重要是看我们念念之间有没有出离心,凡是与修出离心相违的,就不符合标准。我们修到声缘乘了,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有出离心。上升到大乘佛法,就是以菩提心为标准了。看我们念起念落,是利益众生还是损伤众生。判断标准依据我们修学佛法的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

24、佛法中的功德是指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其实也是我们刚才所说,判断是非也从这里面来。我们说佛法分为人天乘的佛法、声缘乘的佛法、乃至佛乘的佛法,于是功德在三乘佛法里面,相应的功德指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人天乘的佛法,我们能够着眼于未来,勤修善法,就有功德了。相应于声缘乘佛法,能够生起出离心、坚固出离心的就是声缘乘的功德了。相应于佛乘的,生起菩提心的就是功德了。就是菩提心也有很多类别了,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从究竟胜义菩提心来说,那就是我们能不能见法性。能够见性为功德,不能见性就不是功德了。所以说,从自己所在的佛法的位置不同,功德也不同。从究竟佛法上来判断,功德也就是以见性为功德。

25、在《入菩萨行论》中讲要发愿,这是在为今后做准备,但在前行8课中讲不要对未来生希求心,两者该怎么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讲发愿,这是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的通途,就是信愿行,没有愿心就没有目标。要达到无希求心,其实,这个愿还很大,这个是安住于般若法门的修行,这个愿心更为深沉、广大。

从事上说,信愿行三资粮一定要具足,诸佛成佛都是依愿力成佛。二一个对未来不生起希求心,是要达到般若无相不住,破除低劣的愿心,达到更为根本的愿心,那就是无愿。这个是从理上说。

一个是事上,一个是理上。从事相上说,不能离开戒定慧、信愿行。到最后,根本上,破除世俗低劣的愿心,当杜绝了这种希求心,才能发起更为根本的无希求的心,这是站在理性上、智慧上、无住上来说。

26、请师父慈悲开示“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仁者智者见解不同。从我的体会来说,什么叫上善?用佛法来理解,什么是上善,那就是菩提心所摄持的善,空性慧所摄持的善,解脱心所摄持的善。

如果用菩提心摄持的善法来理解它,一个水呢,是生命之源,可以滋润众生,离开水呀人都没有生命。所以,我们一切众生离开菩提心都不成其为诸佛菩萨了。一切贤圣都因为真实的菩提智慧而引发。上善如果用菩提心来解释它的话,那就是菩提心摄持的一切善法就像水一样,一个方面菩提心能够滋润我们自己,能够成就我们自己的功德善法;二一个方面呢,利用菩提心摄持的善法,能够成就利益一切众生。

另一方面,针对世间上的执着心,来说空性的智慧与解脱心,称之为上善。空性智慧没有执着,相比于三界所摄持的一切善法,都称之为上善。而这种上善就像水一样,它是没有自性的。你说水有自性吗?水没有自性。能够呈现液体、气体、固体状态,是一种不住的状态。流水不腐,说明水的生命力在动当中,随圆就方,可以显现一切状态。从空性不住的状态,可以体会水的这种状态,比如随着水温变化,水可以变为蒸汽、水、冰——不执着。

从解脱心来看,解脱一切问题,就是上善。如果你有问题,就要有智慧才能解决,才能解决矛盾。我们可以针对问题,超脱执着的界限,就如同水。比如,水从千丈高崖飞身扑下,粉身碎骨它也不恐惧,真的粉身碎骨了吗?稍一聚合,又是一种力量。至弱之水有至强之力。

今天是从菩提心、空性慧、解脱心摄持的善法,来解释上善若水,还有很多其他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作者本身是什么意义,就要从作者本身所在的历史时空来观待了。

27、一个菩萨戒大和尚和一个居士老婆婆,同时坐公车,只一个座位,该年轻的菩萨比丘坐,还是该让80岁居士太婆坐?请师父慈悲开示。

菩萨戒的大和尚,有利益众生心,如果他让居士老婆婆坐,那是他的本分,他的修学就是这样。如果居士婆婆让师父坐,她不仅是尊重师父,而是尊重戒本身。只要用得对,不管哪个坐,都对。

28、请师父慈悲开示:持咒必须都要持么?

咒就是真言,都是佛陀从智慧当中等流出来的,在修行过程当中都有作用。不过,持咒都在自己的选择。关键在于弄懂持咒的意义。

29、业的成熟是需要条件的,内在的条件上因为有了业的种子,外在的条件是什么呢?明白了以后是否可以通过杜绝外在的条件而阻止黑业的成熟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说内在条件上,有一种业的种子在里面。由于业种含藏在阿赖耶识中,这是内因,由内因必然相应感召外在条件。内在是见分,外在往往是见分所引发的相分。比如,我们喜欢骂人,往昔时喜欢骂人,是因为遇到不如意环境,这样就造下恶业,嗔心种子就含藏在阿赖耶识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