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环境对於凡夫修行影响确实大,所以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很少。印光大师给我们教诲,实在讲就是对我们这一代人讲的,他教我们道场规模要小,最好不超过二十个人,这个很有道理。道场小容易维持,你可以不需要攀缘;经忏佛事是攀缘,法会是攀缘,统统障碍你修行。印祖主张念佛堂,念佛堂里面平常(在他那个时代)就是三卷《弥陀经》、一声佛号,日夜都不间断。谛闲法师教我们念佛的方法,在现代末法这个时代非常适合。 我过去自己所想的,我们念佛堂的人,二十个人,也分三班,一班五、六个人,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以后读经看到古人也有用这个方法的。这个方法使我们念佛没有压力,可以功夫保持著精进不间断,精神好就多念,念是一定以绕佛为主。你看《华严经》上吉祥云比丘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绕佛,也叫佛立三昧,可以站著、可以走著,不能坐著,更不能躺著。一期是九十天,所以般舟三昧,一个般舟三昧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觉,九十天不能坐下来,只能够绕佛,拜佛可以,拜佛、绕佛这个行,所以要有很好的体力。所以真正修行用功,三十岁之前好,三十岁以后体力就不行,你就做不到。 三十岁以后就要用谛闲老和尚的方法,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干,用这个方法。不分昼夜,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休息,一醒起来马上接著念,这个方法好。睡觉的时候连海青都不要脱,在旁边躺一躺,打个盹,醒起来赶快到念佛堂,这是真精进。人在一起念依众靠众,一个人容易懈怠,躺下睡著就不知道了,愈睡就愈懒,所以是很不容易成就,大家在一起互相督促,这是个很好的方式。人少,志同道合,止语这个方法好,就是没有杂心闲话,心地清净,大家在一起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就是求生净土。先去的人肯定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后去的人,这肯定的,所以这样能成就。 今天像这个缘也不容易得到,所以护法真的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他来照顾你,他来成就你,一定要有感恩的心;真正感恩的心就是要如法修行,我念出成绩来报恩。人多了杂话就多,所以香港这个地方不是修行的处所,我听说三十年前虚云老和尚到这里住一个月就回大陆去了,他说这个地方不能修行,为什么?人心是动的,静不下来,这是受环境的影响。三十年前都定不下来,现在就不必说了,现在这个波浪比三十年前又不知道高多少,但是在此地跟佛法结个缘,知道有这桩事情。真正想成就,心里总要有个底子,将来有这个机缘要抓住,不能够放松,认真努力修行。 如果自己有这个福报,可以建个小念佛堂供养认真修行的人,人数是愈少愈好,不要太多。你看古人给我们的典范,觉明妙行菩萨他们那个时候念佛总共就十二个人,十二个人个个成就,你说还得了!个个往生,那是真成就,真的是志同道合,真的是和合僧团,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问:底下一个问题,大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请问我与他人的阿赖耶识彼此有什么关系? 答:迷的时候彼此不相知,悟的时候那个线好像现在电路一样全部都连通,古人里面有很多这些例子,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记得有个法师,名字我忘掉了,《神僧传》里头有,他就有这个能力,有一天看到一个读书人,他在口袋里就摸一张纸出来,上面写了很多字,就给他看,他一看非常惊讶,他说:这是我考试的卷子,怎么会在你身上?不但知道,能把你原来的东西在我口袋里拿出来。老和尚就说:不但你考试的卷子在我这里,你一生所写的文章统统在我这里。这个道理,《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到那个时候不但自己六根互用,而且所有人阿赖耶识的东西全变成自己的,就像现在电脑连线一样,一连线别人里面的资料全变成我的,真的是这样。所以它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有分别,觉的时候就没有了。 你说你度化众生要学很多东西,需不需要学?不需要。他是科学家,我就把科学家的电脑连上来,我统统都有,我可以教你科学;他是个医生,我也可以把医生的电脑连线,我的医道就比你高明,一通一切就通。因为这个道理,所以从前我跟李老师学教,老师不准我写笔记,道理在此地。他说你写那些东西没用处,为什么?明年的境界一定比今年高,你再看今年的东西全是垃圾,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搞这个?他说听教最重要的要悟入,那才真正变成自己的,不要听言语,不要记笔记,那个没用处,你开不了悟。 中国自古以来,儒释道的教学都著重在悟性,帮助你开悟,不是帮助你记忆,这是真正的教学法。但是悟性很差的人那就没办法,那就教他记,慢慢的从记问里面帮助他提升,所以一定著重在悟。悟的理论是清净心,心愈清净,因为悟性是你自己本有的,现在悟性没有了,没有是什么原因?迷了,是这么个原因,如果把迷断掉,自性里头悟性就开启了。这个迷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就这个东西,妄想迷得轻,分别迷得重,执著是最严重的,所以执著这一关破掉就证阿罗汉果,分别破掉就是菩萨,妄想没有了就成佛,《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可是我们要想破自己的迷惑,首先在执著,执著不破,其他的你没法子动它,你决定具足。所以方法就是放下,这是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就是放下,你不肯放下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心决定是一个,识迷了的时候就不同,悟了的时候就同。 问:第六个问题,请问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根性的一部经典,一门深入? 答: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别人替你选择就很困难,一定要自己选择。自己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个经你对它很有兴趣、很欢喜,表示它跟你就相应。至於这个经典的浅深,也要适合自己程度,我能够理解,能够懂得。要懂得多少?至少要懂得六、七成,你才会产生兴趣,如果我只能了解二、三成,兴趣就很低,学起来很困难,那你就要换一部。佛法有这么多经典,由你选择。 讲起来,绝大多数的人《弥陀经》最适合,经文不长,又很好懂,学会了之后慢慢再深入,会愈入愈深,深到最后跟《华严》没有两样。所以古人讲《华严》是大本的《无量寿经》,《弥陀经》是小本的《无量寿经》,这就说明《华严》、《弥陀经》、《无量寿经》是一部经,在义理、境界上毫无差别,只是一个是简单说,一个是详细说,差别在此地,所以受持当然愈简单愈好,要想理解是愈详细愈好。所以《华严》确实对净土帮助非常大,到最后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就知道古人讲《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没讲错,真有道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