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三十五(5)

明白之后,我们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久,不要紧,最重要的是真正能往生。真正能往生,寿都不要了,这是一定道理。你看《往生传》里面记载的,《净土圣贤录》里头所记载的,许许多多念佛人,时间并不长,三年、五年


  明白之后,我们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久,不要紧,最重要的是真正能往生。真正能往生,寿都不要了,这是一定道理。你看《往生传》里面记载的,《净土圣贤录》里头所记载的,许许多多念佛人,时间并不长,三年、五年他就往生。所以早年曾经有人问我,他说这些念佛人是不是寿命都这么短?念了几年就往生。这问题也提得好,我想想,我说如果大家都是三、五年的寿命就走了,这讲不通,怎么讲都讲不通。只有一个道理能够讲通,他三年、五年念佛的功夫成熟,后面的寿命不要了,谁愿意在娑婆世界受苦?真正有这个条件去往生,你为什么不去?只有说你功夫不到家,你去不了,你没有办法。能去为什么不早去?你住在香港,这个空气乌烟瘴气,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舒服?何必在这受罪?这个道理要懂。

  那么真正有能去的还不去,只有一桩事情,他有法缘,有很多人愿意跟他学,那他没有法子,他只好要多帮助别人,多带一批人去,不能自己一个人跑掉。如果没有法缘,他跟你讲也不相信,也没人听他的,赶紧去。他那个去也是度众生,那个去的时候,瑞相希有,不生病,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的,人家一看他那个相,动了心,那也能度很多人。这种人多!

  所以念佛往生你说要多少时间?在一般讲,三年足够!你为什么去不了?你没有放下,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所以你念三十年都去不了。你要真的放下,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没有执著,三年足够!《弥陀经》上给你讲的是七天,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往生,哪有三年不能往生的?所以明白这个道理,这《往生传》跟《净土圣贤录》里面所讲的才能讲得通,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不就三年,人家是站著走的。早年的时候,这大概总有四、五十年,将近五十年。我在佛光山教书,佛光山有一个长工,因为他那里工程是一年到头都不断的,那工程很大、很多,星云法师建的佛光山。有一个工人是台南将军乡的人,他就告诉我们,他们的邻居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往生,站著走的,老太太。所以他来跟我们讲,这念佛往生是真的一点不假,亲眼看见的。那这桩事情,在台湾南部很多人都知道,我提起来还有人晓得。三年,绝对不是她寿命到的,她念佛成功。

  这经上讲得很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那个现前就是他看到佛,看到佛想跟佛走的,决定就走。我们在《净土圣贤录》看到宋朝的莹珂,他那是勇猛精进,跟《弥陀经》上讲的一样,三天三夜。因为他自己知道业障太重,破斋犯戒,出家人,想想,看看戒律一定堕地狱,想到堕地狱就害怕了,所以就拼命念佛,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好好的学,十年之后,我来接你。他就跟阿弥陀佛要求:我十年阳寿不要,我现在跟你去。所以佛就答应他,佛就说: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三天之后真走了,也没有生病,真的就走了。这就是讲的他还有十年寿命不要了。所以他跟佛讲得很有道理,十年,我自己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诱惑,十年我又不知道造多少罪业?干脆不要了。所以我相信往生这样的人是占多数,他不要寿命。

  问:第七个问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否皆是菩提心步步升华,翻翻再现?

  答:这你要好好的去念《行愿品》就明白。《华严经》,早年方东美先生把这本书介绍给我,我跟他学哲学,他说《华严》是佛经的哲学概论,他说编得非常之好,在世界上哲学书找不到能够跟它相比的。他说这个书里头有圆满的理论,有善巧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五十三参就是表演,就是把佛法最高深的道理、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做出样子来给你看。他说这种教科书在世界上找不到。世间有理论、有方法,没有带表演的,它是有表演的。

  所以我们学了之后,以后就想到儒家的四书,四书是宋朝朱熹编的。我们相信朱熹一定读过《华严》,也可能听法师讲过《华严》。我是常常想,他那个灵感一定从《华严经》上得来的,为什么?四书也是这种性质,《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论语》是孔子做表演。你看怎样把《中庸》、《大学》用在生活上?这是圣人,圣人做出来的。《孟子》是贤人,他所做出来的,都是把这东西真正落实到,全部做到了,就像《华严经》一样。所以我常常想朱夫子这个灵感从哪来的,《华严》,这是我们了解它的性质,真正是究竟圆满的教科书。

  问:下面第八个问题,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否在大乘菩萨的菩提心性上出现了问题?

  答:可以这样说法,原因很多,这是一个原因。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有没有这个心,这很重要。你看看四十八愿里面,十八愿是讲念佛,「一向专念」,十念必生,但是十九愿是讲「发菩提心」。我们在《无量寿经》专讲念佛的方法有两段经文,夏莲居老居士的本子,就是「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在这两品里面,我们读到,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还是一心三辈,最重要的两句话,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每一段都有这句经文,你就晓得这句经文是多么重要!

  「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所以有人就执著十八愿,日本人讲本愿念佛只讲第十八愿,没有讲十九愿,这是有问题的。跟《无量寿经》讲的不相应,《无量寿经》明明讲两句,他只要一句,发菩提心他不要,他专要一向专念,这个往生有问题。本愿是著重在四十八愿,这是正确的,但是决定不是四十八愿里头的一愿,其他的都舍掉,这错误。而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教导我们,都是《华严》里面的教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四十八愿里头任何一愿一定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多就是四十八,一就是任何一愿。任何一愿都要具足圆满的四十八愿,这就对。这才是净宗所讲的信愿行三资粮!不能执著一愿,舍弃其他的,那个不能往生。

  你想想看,依旧是严重的分别执著,这怎么行?所以这些我们经读多了,你就会明白,你就懂得。这往生净土一定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上也出了问题。我们念佛,心不清净,妄想太多,所以说是夹杂,严重的夹杂,功夫不得力。

  问:第九个问题,念佛之人不老实,是否为不明了「念佛成佛,念佛作佛」普遍的现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