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止人行窃 上人来美初期在美国佛教讲堂说法,一天,大家正要坐下来听法,上人身边的果逾居士听到上人嘱咐琼斯居士说,要他注意,因为大众中有人想要行窃,琼斯居士一会儿就忘了这个交待,可是果逾居士却提高了警惕,因为他觉得上人同时也在交待他。开示结束了,大家都很高兴,在讲堂里互相问好,相互交谈着。果逾居士警惕地发现有一位亚洲中年妇女,偷偷跑到了佛教讲堂的过道里去了——她在动功德箱!真有人要行窃,果逾居士赶紧提醒琼斯居士,琼斯居士忙喝止了那个妇女,将她已经拿到手里的钱要了出来,并要她马上离开,避免她造下偷窃常住财物的大罪。这时,上人早已回到佛堂后面的寮房去了。上人怎么知道大众中有人动了行窃的念头?果逾居士觉得不可思议,决定要更深入地认识上人和上人讲的妙法。 12. 教化沙弥 在美国佛教讲堂弘法时期,有一个美国小沙弥很不守规矩,经常受到上人的“口头鞭策”。一天晚上,小沙弥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玩玩,而且真的付诸了行动:他穿上在家人的衣服,戴上一顶羊皮帽,沿着水管从四楼阳台爬到三楼的栏杆,再利用防火梯在黑暗中消失了影踪。几个小时之后,赶在早课开始之前,他又按原路摸了回来,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因为任何人也没有看到他的离开和回来,他也没向别人提起过。 第二天,上人却当众问起了他:“你昨晚上哪儿去了?”“哪里也没去,师父。”小沙弥发抖地回答。“那你在巴士上做什么?”屋里的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专心听着,知道这又是上人教化弟子的好时机。“我...我...我不知道。”小沙弥说。“到底是谁不知道?!”上人声音大了起来。。“我...我...我不知道。”“谁给你香烟的?”“我不记得了。”小沙弥哀泣起来。“你为什么和巴士上的小姐聊天?!”小沙弥的脸都发紫了,他惊异地问:“您怎么知道?”上人大声地说:“我怎么知道?我告诉你我怎么知道......,你自己知道不知道?!”“知道。”“那就是我怎么知道了!”接下来一片死寂......“记住!”上人劝道:“你可能欺骗了自己,但是你无法欺骗大众!”...... 均整理自果逾居士的纪念文章《遥想当年佛教讲堂》
当修行人真正做到没有丝毫的杀心和斗争心时,遇到再凶猛的动物,也能化暴戾为祥和,这样我们就会理解历史上那些高僧为什么会令猛兽驯服了。 一天,上人弟子千笈居士跟随上人上山,在山上的平地里路过一所古老的房子,出于礼貌,上人令千笈居士前去和主人打个招呼。千笈居士走上前去,还未按门铃,就被一只恶犬咆哮着狂追出来,千笈居士吓得脸色发靑,情急之下躲到了上人背后,他说:“师父,房子里一定没人,要不然,狗叫那么大声,怎么不见有人出来?”上人却回答说:“有人,有人。来,我们一起上去看看。”这时,那只刚才还凶神恶煞般的恶狗看到上人向前走来,竟然不可思议地一步步向后退,上人对那只狗说:“How are you ?(你好吗?)”这时,那只狗默不做声地原地跪下来,目送着上人走了过去,主人也正好出来了,开始领着上人到处参观,中间又碰到了几条狗和一群火鸡,它们看到上人也是不吵不闹,千笈居士对此非常纳闷,这时突然听到上人对他说:“修行人应该要修到所有的动物都不怕......” 根据千笈居士纪念上人文章《巧把尘劳作佛事》整理 14.七十多岁的香港居士朱果霞从小患小儿麻痹,遍访名医无效,到四、五岁时依然无法站立,后幸遇虚云老和尚慈悲加持,右腿痊愈,能够站立了,因其业障深重,半途而废,左腿始终无力,走路一瘸一拐,经常摔跤。后来朱果霞居士移民来美,通过听洛杉矶中文电视台的佛法讲座节目得以开始亲近上人。 九二年一天,她在万佛城祖师殿与上人见面,她说:“师父,请原谅弟子,因为我左腿有小儿麻痹症,跪下去就站不起来,所以无法向您叩头顶礼。”上人一听,拿起拐杖就在她的腿上打了三下——从此以后,她拜佛跪下去自己就能站起来了,走路也不一瘸一拐了,也不经常摔跤了,而且视力也不可思议地好起来。老居士学佛的劲头更足了。 15. “派”的故事 74年,上人于三藩市庆祝从三藩市三步一拜拜到华盛顿以祈求世界和平的恒具、恒由比丘朝拜圆满,图为上人特意将一盘“派”递给恒具。 大家都知道,按佛制日中一食是上人道场的家风。恒具法师尚未出家时,已经在学习日中一食,但是觉得非常困难。一天,当他下班回家时买了一块包装好的“派”塞到大衣口袋里,当晚听上人讲经时,他满脑子只顾想着那块“派”——他已等不及讲完经,迫不及待地想吃掉它。好不容易熬到讲完经,他没有告诉任何人,静悄悄地从防火梯溜到了屋顶平台上,一边经行,一边拿出那块“派”咬了一大口。当他正在屋顶上右绕经行时,忽然看到上人竟然也从防火梯爬到了屋顶上! 上人上来后也不说话,却反方向地开始了经行(也许是提醒这位弟子在修行上不要倒行逆施吧),正好面对满嘴塞满了食物的恒具,恒具无法张口说话,只好向上人点点头表示作礼,继续经行。两人就这样迎面分别按相反方向绕了三圈,恒具的尴尬可以想见,当第三次碰上时,上人笑着问了恒具一句:“你觉得怎么样?”然后便下了屋顶,身后的恒具若有所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