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几经摸索,有幸遇上合适注本 我是在阅读其它佛法典藉的时候,注意到有一部经叫药师经,看过一些简介后,就感到有几分神往。说来也是佛菩萨加持吧,不久便遇上吴信如老先生注的《药师经法研究》,这一直是我特别要表达感恩的地方,遇上这个注本之巧,连自己也惊讶,这里先不细说了。这个注本如磁铁般吸引住自己,可说是遇上最合适自己的了,也就是上面说的“投缘”。回想起原因,主要有几个吧,一是我的凡情很深,心里对保住自己的名利地位有很重的心念,工作压力很大,(呵呵,有点动机不纯,是吧,)看到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有这么多优越性,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二是我感到吸引我入佛门的是生活工作中活生生的事,虽然许多是不开心的事,但毕竟就是这些世间烦恼引我入佛门,因而我感到要修学的佛法也应该是和世间联系密切的,修学佛法的所得也应该从世间事中来,而这一点正和药师如来十二大愿相应;三是心里总觉得佛法如离开世间,那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为世间服务的想法,和药师如来的愿很相应,这一点和您相似);四是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一种对真理隐藏其中的确信。基本是因为这些因缘吧,我便一头便扎了进去,忘我地依法修习,不敢说自己根基多好,但投入,我还是认可自己的,确实是十二分的投入,因此,就按照吴信如老先生的教导,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感悟佛法,实用佛法,以心为本,以戒为师,一点点地和生活打成一片,这个过程既艰苦又甜蜜,步步荆棘,又步步开阔,到一定程度时,心地一刹那打开,方知心外还有无边光景,千斤重担刹那间卸下,那一份舒适、轻松,不是文字所能表达万一的,呵呵,这个阶段回想起来真是百感交集,需过来人方能体味,呵呵,不多说了,以后您会知道。 (三)一门专修——具体修行过程 1、初修 大体而言,就是首先要通读注解,了解这部经主要是说什么的,这部经有什么内容与自己最相应,也就是这部经哪方面内容最能打动自己,老师的注解中,有哪方面最能引导自己进入去。我看《药师经法研究》时,首先是感觉到这个注本讲得很全面,许多是自己想知道的东西,甚至是感到自己想知道的,原来就在这里了(这就是投缘),回想起来,实在是难得!信如老的注本,基本是藏传佛教的风格,比如发出离心、菩提心,也有不少是密宗的观点,比如观想佛像,心、语、意三密相应,气脉、明点等,还有独特的药师定坐法、安那般那呼吸法门、念佛法门等。通过读过后,就感受到哪些内容最能打动自己,哪里最能打动自己,就先从哪里切入,我当时是感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就是十二大愿,因此特别爱念诵这十二大愿,并将其背下来,一有空就想起这几个大愿,想着这几个大愿时,心里就有特别充实的感觉,当然,通篇读诵也是读过不少的了。接下来就开始按注本里提到的法门来修习了,对这些法门,《药师经法研究》里提到的,基本都一一尝试了,但也是有些效果明显,有些也不是那么明显,效果明显的,就一心坚持,比如三密相应,这个对我影响十分大,我就很坚持,一天到晚只要清醒时都提醒自己;效果不太明显的,也有断断续续,比如念佛,持咒,我不太能持咒,也不知为什么,念得很少,反正也不勉强自己。 2、全情投入,勇猛精进 具体是这样的: 刚开始,是先按注本中的顺序修习的,尤其是发出离心、菩提心、观想三密相应这个阶段,是很严格遵照教导的,基本不带自己的想法,具体是这样的:一、发心无伪,看到《研究》里面关于发出离心、菩提心的意义和作用时,让自己的心沿着注本的引导走,就按里面说的做,该怎么想怎么用心,讲得很清楚,我基本没有什么疑问就照做了。尤其是出离心,回想起来,当时由于自己本来过得很不开心,对世间的出离简直是没有挂虑什么,出离就出离吧,反正想不起多少开心的事让自己牵挂什么,呵呵,我毫不犹豫地依之发起出离心(书中有详述),对这个当时未觉得有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就是修行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一点,后面的修习真是无从谈起了,后面的修习都要以此为平台的。二、发了出离心后,会想到既然自己要出离世间,出离五欲,那是不是人生就完了呢,是不是对世间再没有什么意义了呢,不是的,这时要有另一种精神境界充实自己,也就是自己以后的精神引导,也就是以后自己做人做事的目的和原则,这个目的和原则是什么?就是“要为众生证无上菩提”,这个“为众生证无上菩提之心”——就是发菩提心了,注意,这是一个人的心地的质变!意义十分重大!出离心是舍小我(或称无我),发菩提心是实现大我(姑且这么表达吧),实现大我的过程,就是佛法修行的过程,佛法修什么?就修这个“大我”,(南怀瑾先生说“佛法修行不是修无,乃是修有”,这个“有”是什么,此乃甚深佛法!唉,有几人知啊)那么,应如何修呢,我是如下这样步入的;三、如何修。实现“大我”是什么,就是成佛啊,要实现为众生证无上菩提的愿,如何实现,实现的过程就是修行了,一定要选择对自己最相应的法门,我是由三密相应来进入修行的门槛的;所谓三密相应,就是身、语、意与皈依的佛相应,对我而言,就是药师佛了,大体如下:1)身相应,观想药师佛像,时时想像药师佛就在自己前面的地方,让《药师经法研究》上刊的药师像(这个佛像直到现在都是我最神往的佛的形象,真是投缘啊),出现在自己的前面,但要将其想象为真的药师佛,是真的药师佛就在前面,即所谓“礼佛如佛在”,这样观想时,一开始感到由于有佛在前近处,会让自己多一分自信,心地会渐渐地打开,心量也渐渐地扩大,慢慢地熏陶自己,心地中自己原来作为凡夫时的狭隘、粗俗和坚硬,会慢慢出现软化和减弱的迹象,这大概算是“调伏刚强众生吧”,一个被调柔的感受,这样慢慢改变自己时,这个观想的佛像会慢慢地自然和自己融合在一起,注意!不要勉强,要自然!让自己平时行住坐卧时,也觉得自己就是在安坐的药师佛,甚至干脆就把自己当成药师佛,这时便常常得到一份前所未有的安适和平和;2)语相应,说话时要尽量符合佛教的要求,要讲真实语,不打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3)意相应,时常意念十二大愿,常想自已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十二大愿的要求,遇上事情常想如果是药师佛遇上了,他会怎么处理,这样便慢慢地调整自己,让自己切入去,让自己的身语意和药师佛慢慢相应,这个修习还是很快的,起码我现在回想起来,对当时的进步已经是很满意了,容易让自己得到感觉。本来,三密相应在密法里是有他的一整套修法的,不过我不会,在《药师经法研究》里也不是说得很具体,但道理讲得比较清楚了的,而且自己就这样修来,效果也还能让自己满意。这个过程的一个相当相当必要的前提是——信,对药师佛至信无伪,相信人生的一切答案就在药师佛这里,人生的一切依怙就在药师佛这里,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毫不犹豫,真实无欺!这个过程我切入得很快,基本不去问什么问题,一下就切入去了。而且到这个时候,我基本上不看其它的佛法经典了,就抱住一部《药师经》。这个我不打妄语,确实很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