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佛经串讲27--华严经解分19十地品之一(选)(9)

前六识是显性识,在我们清醒的时候,主要地就是显性识在起作用,在我们日常 生活 ,所运用的也就是前六识的作用,这个好理解。而第七识和第八识,由于他们是隐性识,他们的心相极其细微,埋藏得很深,不为我们所察

 

前六识是显性识,在我们清醒的时候,主要地就是显性识在起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所运用的也就是前六识的作用,这个好理解。而第七识和第八识,由于他们是隐性识,他们的心相极其细微,埋藏得很深,不为我们所察觉,因此,很多人就依此而认为他们不存在,这种看法和观点是错误的。举例来说,比如流动不已的长江水,前六识就象江面上的波浪一样,由于他们浮在表面而动,所以就很容易看见,因此人们就认为他们是有。而这第七识和第八识,就象江面之下的水一样,他们依然在流动不已,但是这种流动是潜伏在江的表面之下,是暗流,所以不为我们看见,虽然不为我们看见,但是江底的水的流动,依然是实际存在着的,所以这第七识和第八识,并不是无。当然,若单纯地从识的方面来说,这八个识的性质都只是幻有,而不是实有的。

 

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所以诸佛化身金刚藏菩萨,就说这个十地:令入智地故,摄一切善根故,善简择一切佛法故,广知诸法故,善能说法故,无分别智清净故,一切世法不染故,出世善根清净故,得不思议智境界故,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我们常人依前六识所能认识的境界,是明显的,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一旦超出了前六识的顶峰,超过了世第一地,其后的境界就不能为我们识知,因此这个超出我们前六识的识知功能的境界,进入第七识和第八识的境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秘密了。佛法中所说的秘密,主要地就是针对此而言的,佛法中所说的密法,主要地就是针对处在这个境界的修行方法而言的。因此,只要我们把佛法的真正道理搞明白了,在我们的知识上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当然,这个第七识和第八识的实际境界,当我们事相上的修证没有实际达到和进入的时候,就如未饮水,冷暖不知,对于我们来说依然还是秘密。在平时,对于我们常人来说,都是依靠前六识来认识事物,从而获得相应的世间法知识,再依据这些世间法知识进行推理、演绎和论证,如果仅仅是局限于世间法知识之内,这些由此及彼的推理形式是可行的,但是它的可行性也只是仅仅局限在世间法知识以内,一旦超出了世间法的知识就毫无能力了。这个第七识和第八识的实际境界,由于他已经超出了我们前六识所认识的范围,所以他既不能用我们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式,也不是靠我们的意识就能想象得出来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悉其中的境界呢?这只有依靠我们的修行实证,实际去进入这个境界,才能如实知见,所谓自去饮水,冷暖即知。举例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别人无论怎样天花乱坠地讲说桂林山水是如何如何地美,我们还是不知其实,如果我们亲自到了桂林山水这个地方,我们自己亲眼见到,亲自体会到了他的实际景况,这时就如实知见,不需要任何语言上的表达,也不需要我们任何的想象,自己就全部心知肚明、了然无惑了。

 

其后,金刚藏菩萨就为我们开示十地主要内容: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当金刚藏菩萨讲说了十地的内容之后,却止语不说话了:尔时,金刚藏菩萨说此菩萨十地名已,默然而住,不复分别。是时,一切菩萨众闻菩萨十地名,不闻解释,咸生渴仰,作如是念:何因何缘,金刚藏菩萨唯说菩萨十地名而不解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