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清凉的孤独就是完全的纪律。完全的纪律意指只要有机会,我们就愿意回来,轻轻的回来当下。这是完全纪律的孤独。我们愿意静静的坐着,就是自己一个人坐在那儿。我们不必特别培养这种孤独,只要我们静静坐着的时间够长的话,便会了解原来一切如此。我们基本上都是孤独的,哪里也没有东西可以抓。不过这不是问题,事实上,它还可以让我们最终找到一个完全自然无作的境界。我们习惯性的假设---我们总认为事事应该如何如何等,都让我们无法以一种清新而开放的方式看待任何事。虽然嘴巴说“喔,是啦,我知道了!”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究竟上来说,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对什么事都充满不确定感。根本的实相常是很伤人的,所以我们总想逃离它。但是若能够回来,放松面对像孤独那样令人感到熟悉的东西时,便是让我们在生活中的无解时刻了悟其殊胜性的一个好方法。逃离孤独的无解状态,就是欺骗自己。 不流连于欲望世界是另一个对清凉孤独的描述。流连于欲望世界就是寻求代替品,寻求某些,例如像食物、酒、人等的东西来安慰自己。欲望这个字包涵着一种耽溺的意味,因为想让万事OK,所以便抓着某样东西不放。会有这种特性是因为我们从没长大的关系。我们还是想回家,希望打开冰箱就会看到里面塞滿我们爱吃的东西。如果没有,我们就大声叫:“妈!”但当我们在法道上行走的时候就是要离家,要变成无家可归。不流连于欲望世界几乎等于直接而对事情的原貌和实相。孤独不是问题,它没什么好解决的。我们所有其他的经验都是一样的。 不借妄念寻求安全是另一种清凉的孤独。脚下的地毯已被抽离,胜负已见分晓,我们毫无后路可逃。我们甚至不再从与自己喋喋不休有关是或不是、如何或不如何、应该或不应该、可以或不可以的对话中找寻慰借。有了清凉的孤独后,我们就不会再想由自己内心的喋喋不休中获得安全感。而这也正是教法说在打坐中,我们只要把它标上“念头”即可的原因了。这些念头没有客观的真实性,它是透明且不可捉摸的。教法要我们对这些喋喋不休稍事碰触即放它走,不要无事穷忙。 清凉的孤独可以让我们诚实而不动气的看着自己的心。我们可以渐渐丢掉心中的那些理想,好比我们应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或是别人可能会认为我们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应该变成什么样的人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全部丢掉,用慈悲和幽默直观自己本来的面貌。那么孤独对我们而言,便再也不是威胁、不是心痛、不是惩罚了。 清凉的孤独不会给我们任何答案,或提供任何依恃。它向我们挑战进入一个无参考点的世界,完全没有偏颇和固定的具象。这是中道,也是勇士的圣道。 早上当我们醒来,却不知由来的生起一种疏离和孤独的心痛感时,我们能不能就利用它当做一种绝佳的训练机会,而不要迫害自己去认为事情不妙了?就在难过和渴望的时刻当中,我们能不能放松下来,接触一下人类内心那个无限的空间?下次如果诸位再有机会时,就请试试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