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孤独(2)

某些像孤寂、沉闷、焦虑等的感觉,似乎特别让我们想去解决它。但除非我们能心情放松的面对它,否则当这类情绪生起时,我们就很难立于中道。我们常常想要的是输赢、毁誉。好比有人遗弃我们时,我们情愿不要去面对那
    某些像孤寂、沉闷、焦虑等的感觉,似乎特别让我们想去解决它。但除非我们能心情放松的面对它,否则当这类情绪生起时,我们就很难立于中道。我们常常想要的是输赢、毁誉。好比有人遗弃我们时,我们情愿不要去面对那种刺痛的不舒服感,而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家所熟悉的倒霉的受害者角色。或者我们也会为了逃避那种刺痛感而毫不留情的告诉对方他(她)有多烂。我们不由自主的想尽办法来掩饰自己的痛苦,接受胜利或是受害的想法。

    通常我们会把孤独视为敌人,而感到心痛则不是我们愿意选择的东西。那是一种焦虑不安、持续发酵且急于想逃走找寻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来陪伴的渴望。若我们能住于中道的话,便会和孤独建立起良善的关系。这份放松而清凉的孤独感可以将我们平日的恐惧心态彻底翻转。

    我们有六种方式可以用来描述这种清凉的孤独感,它们是寡欲、知足、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完全的守纪律、不留连于欲望世界,以及不借妄想寻求安全感等。

    如果我们内心的一切都在渴望有某种东西能让我们高兴起来,改变我们心情的话,那么不愿追求这种结果而谨守孤独便是寡欲。修练这种孤独是一种播下种子而减少我们根本焦虑的方法。譬如在打坐当中,当妄念起时,便认知它是妄念,而非让念头带着我们无止的团团转。这种训练就是住于当下且溶于当下。然而昨天或前天,上个礼拜或去年我们都还不愿这样做,所以现在我们当然做不到。但现在若我们能全心有恒的去学习寡欲的话,事情就会转变。我们会感觉比较不受自己“重要故事情节”的诱惑。纵然强烈的孤独感依旧,但我们已可与那种孤独感共处一秒六,而昨天我们连一秒钟都坐立难安哪!这是一种勇士之旅、这是一种勇者之道。我们越不失控,越不疯狂,便越能感受到这种清凉孤独中的满足。正如片桐师所常说的:“人可以孤独但不被孤独动摇。”

    第二种孤独就是知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便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我们事实上是没什么好失去的,但却设计成有许多东西可以失去。这种感觉乃根植于我们的恐惧---恐惧孤独、恐惧改变、恐惧事情无法解决、恐惧自己不存在。我们希望甩掉这种感觉,但又怕从此没有了依凭之处。

    当我们在一张纸的中央画上一条线时,若我们偏右,我们就会知道自己是谁;若偏左,我们心里也清楚自己是谁。但若我们不选边站时,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接着更不知该如何办了。我们就是不清楚,我们没有可依凭的点,没有手可以抓。那时我们可能会抓狂,但也可能定神下来。知足是一种孤独、一种清凉的孤独,以及在这种清凉孤独中一种安心的同义词。我们不再相信逃避孤独可以带给我们任何永久的幸福快乐、平安、勇气和力量。通常我们都要放弃这种想法千百次,一再与自己的神经过敏症和恐惧修好为友。同样的事我们必须做上千百万次,但要带着觉知,然后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开始有所转变。这时我们也才能安于孤独中而不需寻求代替物,也才能满足的溶于当下的心情和周遭的一切。

    第三种孤独是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当我们觉得孤独难挨时,就会想寻找一些东西来拯救自己,想为自己找一条出路。当生起这种所谓孤独的不安感时,我们的心就会开始发慌,而到处想找伴把自己从绝望中拯救出来。这就叫做不必要的活动。它只是一种让我们感到忙碌而忘却痛苦的法子。它可能是一种对爱情憧憬的白日梦,或一种把小小一句闲话变成晚间新闻,或甚至是只身进入荒野中的举动。

    重点在于,在所有这些活动中,我们依旧习惯性的像往常一样寻找同伴,用同样的老法子拉开自己与孤独这个妖魔之间的距离。但是我们是否能好好定下心来,尊敬自己,对自己慈悲一点?我们能否不要逃避与自己独处的机会?当我们开始感到慌张时,训练自己不要跳脱或抓取,好不好?放松自己,面对孤独是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正如日本诗人良宽说的:“若想找寻意义,就不要追逐那么多东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