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真快乐 不被物质的假快乐所迷

“反对快乐,抛弃快乐,不要快乐。”如果有人喊这样的口号,人们一定要骂他是神经病,是不近人情的。因为,企求快乐是人类的常情。快乐是人人所喜欢的,怎好加以反对呢?但孔夫子曾经说:“众

“反对快乐,抛弃快乐,不要快乐。”如果有人喊这样的口号,人们一定要骂他是神经病,是不近人情的。因为,企求快乐是人类的常情。快乐是人人所喜欢的,怎好加以反对呢?但孔夫子曾经说:“众好之,必察焉。”快乐既是大众所喜欢的,那就不可不加以研究。在快乐之上加一“真”字,就暗示着快乐还有假的。快乐既有真假的分别,应先认明白了,才不致舍真取假,自找麻烦。

怎么叫做“真快乐”呢?简单地说,属于内心、精神方面的,永久常恒,不随环境变迁的;与大众所共,互不相碍的,这种快乐,才是真实究竟而值得羡慕追求的。怎么叫做“假快乐”呢?简单地说,属于肉体、物质方面的,暂时而不经久的,随环境而变化的,是一己独享、而含有侵夺意味的,这种快乐的里面就有痛苦,人们倘认假作真,沉迷在这里面,就会发生后患。

但看住洋房、坐、食珍馐、衣华丽,这是大多数人所认为快乐的。如果遇到天灾兵祸,洋房被毁了;或人事变迁,经济发生困难,洋房出卖了,那他的快乐,就要随着洋房同时消灭。而且回忆过去,难免加上许多惆怅呢!机器出毛病,汽车开不动,或者碰到非常时期,汽油被统制,汽车不能坐,那他当初的快乐,却成为后来痛苦的根本。吃惯精良的,日久生厌,也觉无甚快乐,倒不如清茶淡饭来得滋味可口。讲究衣穿的人,争奇斗胜,终觉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漂亮,心中常常觉得不满意。这种以财物为基础的快乐,财物没有了,快乐就立刻变成烦恼。即使财物存在,正当享受的时候,别人看他很快乐,其实他的内心患得患失,终觉得百不如意,也是苦多乐少啊。

所以,这种依赖物质的快乐——假快乐,好比镜花水月、过眼烟云,全是幻妄的。无奈世人大都识不透这种快乐的幻妄,拼命地都向这一边追求,但大地间的物质是有定量的,怎能满足多数人无厌的欲望呢?于是巧取豪夺,欺争劫杀,弄得人世扰扰,无有休止。

人类羡慕假快乐的心理若不彻底改变,终没有安乐的日子。谚云:“有了千钱想万钱,做了皇帝想成仙。”古来许多英雄豪杰,因为识不透假快乐,弄得身败名裂,为天下人所笑,真是不可胜数。最明显的,就像秦始皇大造宫殿、穷极享受,还不知足,再使人去求仙药。他处心积虑,专为一己一家图谋快乐,但他所得的快乐转眼却变成国破家灭的祸根,还要受尽未来际后人的唾骂,这就是识不透假快乐,追求过分了,所以吃这种遗恨千古的大亏。

人类追求假快乐,竟有这样的流弊,多么危险呀!所以往圣先贤,处处劝人节制物欲,不要被物质的假快乐所迷,而极力推崇精神的“真快乐。”像孔子叹赏颜渊的箪飘陋巷的乐趣,称赞子路的不耻敝袍的见识。但在当时俗人看来,以为他们衣食不周,是很痛苦的。其实,他们的心中,确能认识到“真快乐”,又哪里会觉得痛苦呢?识得“真快乐”,才能养成伟大的人格,受几千年来无量数人的崇拜。这“真快乐”岂不是永久真实而很可宝贵的吗?

但这种还是世间的“真快乐”,若讲出世间的极乐,就是佛所说的涅槃寂灭之乐、西方净土之乐,那更加来得殊胜了。所谓依正庄严,寿命无量,常恒不变,究竟圆满,那才是快乐当中登峰造极、至高无上的真快乐啊!有理智的人们,自应抛弃肉体的假快乐,而寻求精神的真快乐;然后再进一步修取出世间的极乐,才得究竟圆满,永远不受诸苦。但人类贪著假快乐的习气太深了,须得逐渐破除,才能领略“真快乐”的趣味。领略真快乐的人多了,那世界才有清明的希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