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只是平常事(2)

我听后,心里若有所悟。 想想这世上一定有许多如我一样并非虔诚的 佛教 徒,我们喜欢佛法, 只是景仰于 佛学 思想中宽仁平和的境界,渴望拥有法师们那种沉稳淡定笑对人生的心境。在我看来也不是每个出家人都是受尽生

我听后,心里若有所悟。

想想这世上一定有许多如我一样并非虔诚的佛教徒,我们喜欢佛法, 只是景仰于佛学思想中宽仁平和的境界,渴望拥有法师们那种沉稳淡定笑对人生的心境。在我看来也不是每个出家人都是受尽生活艰辛或为了逃避现实才遁入空门,也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可以看破红尘、世事皆空。佛教徒其实也都是芸芸众生中的凡人,只是因了这样或那样的机缘才会与“佛”相遇,被佛学的思想所感化,最终皈依佛门。接触了佛教生活之后,我发现除了必遵的清规戒律及每日必修的课业外,僧人们的生活也和我们并无太大的差异,他们也有食堂、学校,他们也有寺院制度,他们的佛学院里也有电视、也有电脑,他们也关心寺庙之外的时事,他们也一样会哭会笑会发脾气,如此等等,诚如滔平法师所言,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只是他们的心态不同,所做的事业不同。

佛,就是觉者。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而众生则是未觉悟的佛。觉悟之后,人还是那个人,但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得明亮、宁静,不再被事物困扰,一切喜怒都视作平常事。修行习佛,也未必非得出家,就如不上大学,也可成材一样。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日常生活的点滴一样可以成为修行的法门,只要摆正了心态。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认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而在家如能修善,“即是西方”。也就是说佛法不碍世间法,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修行,也必当在修行中生活,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卧体安然”。

禅也罢,佛法也罢,都在现实世界中,需要的是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体悟。

曾经,五台山的智通禅师,一日忽然大叫:“我悟了!我悟了!”众人问他:“悟了什么?”他说:“师姑原来是女人作的。”曾经,灵云志勤禅师,因见桃花灼灼,平生疑处,一时消歇。

于是作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曾经,香严智闲禅师,在除草劳动的时候,偶然抛出一块瓦砾,击中了竹子。那清脆的一声,顿然使得他跨过了物我界限,将万事万物融于一体。日本的道元禅师来中国学法,他的心得体会是:眼睛是横着长的,鼻子是竖着长的。众人听了他的体会,取笑他,但是,这真的该被取笑吗?

宋代无尽藏比丘尼的悟道诗是:“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可见,佛法并不神妙,要以平常心看平常事,从平常事中见佛法。正如宋代临济宗大德宗杲所言:“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生活之中,我们“但能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无一念心”地随顺自然,依心而行,即使是再平凡再世俗的生活,我们也一样可以活得纯任自然,安闲自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