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爱情、婚姻、性(2)

根据2002年台北市观音协会松山妇女中心公布“九○年代婚姻外遇现况调查报告”,推估全省约有四十六万的家庭,正处于婚姻外遇的风暴中。在面临离婚率居高不下,外遇问题首当其冲的情况下, 圣严 法师 于每一届法鼓山

根据2002年台北市观音协会松山妇女中心公布“九○年代婚姻外遇现况调查报告”,推估全省约有四十六万的家庭,正处于婚姻外遇的风暴中。在面临离婚率居高不下,外遇问题首当其冲的情况下,圣严法师于每一届法鼓山所举办的佛化婚礼,总一再叮咛提醒新人共同持守不邪淫戒,重视自己许下的婚姻承诺。
站在法律的立场,存在婚姻关系以外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有可能会触及妨害家庭等罪责,即使如此仍有许多人甘冒不讳。
从佛教观点来看,须从“心”下手根除欲念,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九章记述,有出家比丘人因受淫欲所苦,竟拿锯斧欲自断生殖器官,却被佛陀斥责“该断的不断”,此“该断”所指便是内心的情欲。
要想完全根除欲望的念头,或许不容易做到,但试着从转变心念做起,经典中也都提供具体的方法——例如视老者为母、长者为姐、少者为妹、幼者为子,以礼相敬。或者运用禅修方法,将对他人的注意转而对己起心动念的观照,以理性化解、削弱欲念的影响。
《法句经.法喜品》指出,人的私欲多半根源于色欲,若不看轻色欲乃至放下色欲,贪心与私欲将如影随形。
提倡“心灵环保”的圣严法师经常强调“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无止尽的私欲是自找烦恼、自讨苦吃的开始,能够节制过多的欲望,自然能使身心安顿。
《八大人觉经》:“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就是最好的明训。个人身心情绪能稳定,便是为家业奠基了良好的基础,为下一代立下榜样。

(2)、建立正常情感生活
从不邪淫的定义来说,虽建立于已婚对象,对一般未婚男女同样受惠。现代社会年轻人,在重视感官刺激以求欲乐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展开似是而非的情感探索,加上网络的发达,更让新世代的情爱观,呈现复杂多元的倾向。
曾有位作家以“轻、薄、短、少”四字,生动地描述时下年轻人情感交往的现况,即:“爱情质量轻、贞节观念淡薄、爱情维系时间短、交往禁忌少”,因为“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不久前,英美几所大学校园有学生发起回归纯朴本性,倡导贞节观念的运动,拒绝随波逐流的感情生活,他们的行动获得赞赏,同学纷纷加入表示支持。“慎重选择自己感情方式,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现。”
在这高喊情欲自主的世代,倘能回归不邪淫戒的制戒精神,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理性思惟,以及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慈悲精神,就能抽丝剥茧,看清情欲的本质,让真心作主,享受身心的健康安全,进而造就清净家庭、无诤社会。

4、性的升华。
现代人过于依赖、坚持一种观念,认为性是骚动的原因之一,今日的性观念却是过于推崇和怂动,因此阻碍了性价值观的进展与升华。
大众传播媒体特别强调了生命中色欲的一面,使人类受到各方面的性冲击而变得不健康。于是,有人以性为生活重心,忽视了其它重要的责任;追求感官享受、性欲刺激,成为“新新人类”的所好。
对一般人而言,性是必需的,但过分强调与夸大,则是不必要的;因为人具有众生(动物)性、人性、佛性;人潜在的追求至善欲求,能使人从爱欲中超脱。精神素养愈高,愈能摆脱对性欲的执着与迷恋,如印度的甘地。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独立之父,被尊为“伟大的灵魂”,一八八六年,曾渡海赴英国攻读法律专业,归国后执律师业。其毕生以抵抗不公正、侵略、民族歧视及恢复人性为最高理想。为此,先后入狱十余次,并以绝食抗议而获得英国政府之让步,最后终获全胜。甘地不但受印度全国民众之崇敬,亦备受世界仁人志士的推崇,
甘地的根本思想:为把握真理、不流血(无伤害)、保持身心之纯洁,严以律己,以正当手段使其理想得以实现。
甘地曾于1906年立下了夫妻终生“禁欲”的誓言,当时仅37岁,实践证明,他始终奉行不渝。甘地毕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非暴力社会活动及精神灵修生活中去,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被世人尊为“圣雄甘地”,至今也被印度国人视为圣人转世、菩萨再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