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觑孩子

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正确对待教育对象的学生,即孩子。家长、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第一个要具备的观念,就是鲁迅所说的,“我们不要小觑了孩子”。 这倒并非指那些年少聪慧的神童。孩子,哪

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正确对待教育对象的学生,即孩子。家长、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第一个要具备的观念,就是鲁迅所说的,“我们不要小觑了孩子”。

这倒并非指那些年少聪慧的神童。孩子,哪怕是弱智的、残疾的孩子,他们都有应当受到尊重的人格与权利,万万不可轻视、小觑了他们。而且,现今的孩子,入学前即会写字、算数的不在少数,有的还能上网玩计算机,其聪明好学,非往昔可比。

也就是说,家长、教师在孩子面前,先得要丢掉教育者的架子,以亦师亦友的态度,平等相处,教学相长。传统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类,是该到了彻底放下的时候。

《礼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种教学相长,不仅指教师要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而且也要向教育对象的孩子学习。师生互动,以共同成长、进步。

教育家陶行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他当年在南通推广“小先生制”,在一所乡村小学讲演时写了一段话:“读了书,不教人。什么人?不是人。”陶行知讲完之后,一个小孩马上举手提意见,说最好把“不是人”改为“木头人”,因为“不是人”三个字不具体,桌子不是人,椅子也不是人,“木头人”就有一个具体形象了。

所以,“木头人”比“不是人”要好些。陶行知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小学生的批评,还颇为感触地说:“黄泥腿的农村小孩改留学生的诗,又是破天荒的证明,证明小孩有创造力。”

一个留美归来的教育家,能这样虚怀若谷,诚恳接受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创造力,其师道之精髓,不正在尊重孩子,不小觑孩子,把自己的学生当作朋友、老师般来对待吗?倘若他自恃高明,抱定老师讲的准没错,几岁的孩子懂个屁的态度,那么,还会有这个教育佳话吗?依我看,陶行知的不凡,就在他从不自以为是,自恃高明,俯首甘为孺子徒。这才有真正的师生教学相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