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观看佛学(2)

朱校长用现代科学量子物理学的观念与庄子和佛学比较,量子叠加态=浑沌态?佛学要重现的世界“本来面目”,没有主客、自他、物我的对立,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禅宗 指出,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处迷而不减,在浊而
 

朱校长用现代科学量子物理学的观念与庄子和佛学比较,量子叠加态=浑沌态?佛学要重现的世界“本来面目”,没有主客、自他、物我的对立,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禅宗指出,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处迷而不减,在浊而不昏。不论是什么人,都自有其灵明觉知之性,即本源的、未受污染的心。只要见到了这个本源心,也就见到了我们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在禅宗史上最早见于《坛经》,是六祖慧能在大庾岭头初次说法启发惠明禅心时所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这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以说,重现“本来面目”是一切参禅者要穷毕生之力解决的根本大事。中国禅宗的精髓要义,就在于对“本来面目”的重现之上。又讲到“善恶”是代表一切相对的两个方面,人是怎样走向迷失的?庄子:意识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人类迷失的过程。

 

量子波的坍缩等于意识的二元分别选择,爱因斯坦在EPR论文中陈述的自然科学的基本观念,没有确切的物理状态,就不能称之为物理实在;什么是“物理实体的元素”呢?“如果在不以任何方式干扰系统的情况下,我们能准确地预测(即机率为一)某一物理量的值,那么必定存在一个物理实体的元素与这个物理量对应。”他认为,这个准则同样适用于经典物理以及量子力学中对实在的概念。自然科学汇聚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所有知识都无一能免地具有意识加工过的痕迹。本文前面所讲的“几率坍塌”和“猫”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正是揭示出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被人类意识所执著的观念加工时导致的畸变。

 

最后讲到佛学并不反对科学,它的目的:“返本还源”在更高层次上见到“本来面目”,我们不可能永远停驻在清纯无染的状态,但却完全可以在客观性和个体性充分发展之后,在更高的层次上重返精神家园,“复归于婴儿”。通过这种高层次的回归、扬弃、净化,即可恢复我们的明月之性,白云之性,高山流水之性,即可走向与本真同一的乐园,从而用审美的态度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大智若愚”与重归大自然。用廓庵禅师作的《牧牛图颂》第九首《返本还源》结束本次讲座:

 

返本还源已费劲,

争下直如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

水自茫茫花自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