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为何少了“中国味”?(3)

与做人成才结合。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除了传承古代优秀文化外,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立身成人,达到“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目的。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所说:“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中华

   
    与做人成才结合。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除了传承古代优秀文化外,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立身成人,达到“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目的。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所说:“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从轴心时代到现在的来龙去脉,了解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文化传统更多地发挥作用,构成我们今天和明天的做人做事、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
   
    名家谈经典教育
   
    ■季羡林(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
   
    儿童经典诵读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
   
    考虑到人文文化对人格与感情、人的思维方式与水平、人的非智力因素等影响极大,考虑到一个民族源头文化的深刻影响,我规定我指导的博士生,从1998年起入学的,必须背《老子》,必须背《论语》,否则不予论文答辩。
   
    ■任继愈(国学大师,原国家图书馆馆长):
   
    (经典教育)这个事情可以从娃娃做起,中小学就可以做。文化不能急功近利,文化没有暴发户,不能白手起家。
   
    ■汤一介(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余秋雨(著名作家):
   
    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郭家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蒙以养正圣功也。”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让少年儿童天天跟圣贤接近,让他们慢慢理解圣贤,慢慢与圣贤对话,结果就会很不一样,所以经典的作用非常巨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