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心情(4)

有的人一闻说阿弥陀佛的慈悲本愿,就好像迷路的小孩看到父母亲一样,迅速扑向父母的怀抱,这样就是全身投入全心领受。有的人一日,有的人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不等,有的人七老八老还是浑然不觉,有

    有的人一闻说阿弥陀佛的慈悲本愿,就好像迷路的小孩看到父母亲一样,迅速扑向父母的怀抱,这样就是全身投入全心领受。有的人一日,有的人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不等,有的人七老八老还是浑然不觉,有的人念佛是为了增福寿消业障,到了临终还放不开。这些,不知念佛往生成佛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这样岂不是「颠倒」了?
    非常可惜。很快就能接受投入的人是很有福气的,很值得羡慕的,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要一点一滴的增进,毕竟感情的培养是要有时间的。
    佛的名号就是要我们以感情的培养来代替修行,凭感情真性互契才是念佛之心,念佛就是最大的修行。
    其他的杂行、杂善都是「有为法」,都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生灭的,所以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名号是佛成就的,他会给我们一个不圆满的成果,而必须我们再去造作其他种种才愿施予吗?我们常说「万德洪名」「具足无上功德」,名号就是无限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佛号即是正觉,念佛的时刻我们就已在化生中。
    念佛之心须与佛有亲近亲缘的感情。吾人的可贵就是在于有丰富的情感,以情感去归于佛则佛凡一体。若没有这样的感情会与佛疏远不亲,在道心稍起的时候,念佛的心就稍进一些,对往生就稍有信心;但在道心退失时,念佛的心就懒散了!感到往生毫无信心而觉得危难。

    我们凡夫妄想乃是本质,终日有不同的烦恼,很难能常常保有道心精进的状况,所以能往生吗?不能往生吗?无法安心下来。这是因为欠缺对念佛的正信,现在知道名号是佛经过兆载永劫不可思议漫长的苦修苦行中,成就了正觉的果体,其目的在于毫无条件绝对的救度我们,而将其正觉果体纳入于名号中,我们只要信受,佛即以光明摄取我们返回净土免于生死轮回,领解这份恩德就是「正信念佛」。然后时时刻刻念佛报答他的恩情,自然就产生亲近亲缘的情感,而我们在信受的刹那,由佛光摄取就已现世决定入于净土,必定往生成佛,心中就有了安全感而大安心大满足。有无正信的念佛就是在这一念的转变而已。对佛的虔诚与热心是可贵的,不过,再以感情、感激、感谢的心灵去接纳佛的救度之恩更能契合佛心。
    尽管道心还是会有起昂的时候,也会有消退的时候,我们有了这份对佛的感情就是有了正念在心头,就已是念念相续、心心相爱矣!想到就念,不要执着要怎样念,道心起昂的时候就多念几遍,道心消退的时候忘了念或没有念也不必挂意。有时生病了或痛苦的时候,能念就念,不能念就不能念。佛是绝对慈悲的父母亲,对子女是绝对的包容,所以绝不会责难子女的。如此,久而久之,感情自然会逐渐增长,对人、对物、对事柔软心慈悲心也会渐起,其影响所及不可思议。现代吾人为生活为生计,要我们修什么,做什么,有其困难,佛也不必要我们去做这些,甚至所有时间投入念佛都有其困难,但一日之中七分为生计三分念佛。最少是我们做得到的,请共勉之。有空就念,想到就念,不管口念、心念,一句、十句、百句、千句,不管多少都没有关系。

八、慈悲为本

    佛的救度是希望众生以慈悲做本位,不是以智慧做本位,因为慈悲是我们大大小小都能做到的,如果以智慧才能得救我们岂不无望?我们思念佛、忆念佛,要能贴切深情、纯情,必须心中慈悲才能产生那种亲近感、生命感。
    我们为人处事行诸善德,心性才能柔软敦厚契合佛心,才易全身投入念佛。我们领受的是佛的大慈悲心,就像慈母送冬衣给儿女,不仅是领受冬衣的温暖,更重要的是领受慈母的疼爱。佛的名号就像冬衣给我们温暖,免于受寒受苦,免于生死轮回,我们领受名号,更重要的是感激佛的慈悲。慈悲是万善之本,于父母曰孝顺,待人接物曰仁义礼智信,佛几一体。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象征着慈悲,大势至菩萨象征着智慧,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众所皆知大势至菩萨是以念佛成佛,此亦告诉我们真正的大智慧是念佛。两位菩萨悲智双运,目的是在劝导我们以契合佛心的慈悲及念佛往生弥陀净土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