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当所缘的对象,在剥离了处所、用力、背景等混杂的对象的时候,此时的定力已经很可观了。此时所缘非常清晰,再也没有刚开始忆佛的时候的那种朦胧感,抓不准念头的不确定感。这个时候可以轻松地看话头,也可以静坐中入忆佛定,还可以轻松地做到一念不生。此时能够明确地体验到:所谓的看话头、看话头功夫成片、忆佛定、一念不生、观行,只是所缘的不同,专注和持续力,都是一样,并无区别。做如是体验以后,转折的方向有三个:一是锻炼动中意识的专注能力。二是锻炼对念头的体会能力。三是练习静中功夫。 动中的专注力和静中的持续力,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要拿时间出来专门练习。而对念头的体会能力,虽然不是在练习观行,但是这是对观行所需要的观力、作意力的一种有力的练习,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 以上的种种转折,只涉及未到地定之前的修学,未到地定以后的所缘的转变,因为无体验,所以暂时不谈及。 六、对于初入门修定的一些建议6.1、密集禅修 世尊在诸多经典中都要求佛弟子实修,必须是恒无间断的。所以在实际的实修当中,一定要想办法把修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做到从早到晚,做任何事情都不间断。除此以外,尽自己的可能,多抽出大段的时间来进行密集的修学,这是获得定力的最快速的方法。 6.2、放松 放松的问题,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不是问题。或者说心太粗,无能力观察到自己在对准所缘的时候,什么地方紧张了。在实际修学的时候,知道要去保持身心的放松,以这样的正见作为指导,随时注意检查是否有强盛作意或者身心紧张的情况。如果一旦发现有这样的苗头,就尽量想方便来去掉紧张感,免得到了后期才发现,解决起来就比较费力了。 6.3、善知次第和转折 修定,也是有次第的。比如忆佛念佛的所缘比较细微,如果实在是无能力安住在这个所缘上,就应该转粗所缘,换一个所缘比较粗的修学方法来练习专注。当专注力和持续力提升以后,则应知道渐渐地转细所缘,然后逐渐提升。若不知次第,可能长期对准一个非常粗糙的念头练习专注,定力无法得到提升,也或者强行对准一个非常细微的所缘去练习专注,强行修学,挫折感、失落感、烦闷等负面心理就会滋生,这些也会加重修学者的修学难度。 念佛功夫成片,随着所缘的不同,成片所获得的定力也有区别,修学者应该善如上所缘安立的原则,并次第转折。比如持名念佛功夫成片后,转入心念心听或者忆佛念佛当中来,会发现由于所缘变细,所需要的专注力比以前要多很多,功夫一下子不够用了,变成了有间断的相续。同理,当忆佛念佛功夫成片的时候,转换一个更细微的所缘,譬如转入看话头的修学,会发现无法一下子做到看话头成片,还需要巩固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话头成片。由此可知,所谓的功夫成片,随着所缘的粗细不同,需要的定力也有深浅。善知次第的修学者在依照一个比较粗的所缘练习功夫成片以后,若能久久安住,则应考虑换一个更细微的所缘来练习新的功夫成片,这样才能保证定力在不断的增长。若不知道转折,定力增上则不容易。 6.4、要安忍 在修定的过程当中,突然的某一段时间会莫名其妙的觉得烦闷、不耐烦,不再想安住在所缘上。此时,如果意志力比较坚强的人,可以咬牙挺过去。如果不想这么费力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试一试如下的方法: 第一,对修定有正确的认识,修定就是磨剑,慢慢磨,越慢就越快。 第二,找些方法,帮助自己提起念佛之念,而且让自己愿意安住在念佛里。比如,阅读世尊的本生故事,往往会惊叹世尊的伟大和不可思议,便会法喜充满,趁此机会想佛,往往会觉得很受用,当过了这一段烦闷的时间以后,再换回最开始自己一直在修的方法。 第三,适当的放松,很有必要。 6.5、皈依与靠倒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晚上跟随父母一起出门,往往是把父母的手拉得紧紧的,不敢松片刻,因为我们确认:父母是这夜晚中唯一的依靠。此时即使有什么好玩的吸引着我们,我们也不敢撒手片刻。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佛弟子,真实地认识到诸佛世尊是我们在生死黑夜中唯一的依靠,此时便生强烈的靠倒之心:诸佛是我唯一的依靠,诸佛世尊是度我出生死苦海之唯一依靠,诸佛世尊是真实皈依处。生如是心时,想佛忆佛之心犹如泉涌,不可抑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