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6)

怎么叫乞士呢?乞士就是个要饭的,比丘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要饭的。要饭的那个化子不叫乞士,他叫化子,也各处去要饭,但是他不择手段,不平等。人家给他多了,他就高兴了;给他少了,他就烦恼。那么比丘这个乞士呢?


怎么叫乞士呢?乞士就是个要饭的,比丘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要饭的。要饭的那个化子不叫乞士,他叫化子,也各处去要饭,但是他不择手段,不平等。人家给他多了,他就高兴了;给他少了,他就烦恼。那么比丘这个乞士呢?乞士是你给他好吃的东西和不好吃的东西,他都不注意,也不管。你给他多,给他少,他也不管,他就是为着给众生种福,你能放多少种子,就种多少福,什么时候也不起烦恼,没有无明。

他是走路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严整威仪,肃恭斋法。出家的比丘,什么时候走路也不会东张西望的,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乎礼貌他不看,不合乎礼仪他也不听,他在乞食的期间就是合乎礼、不合乎礼,他都不看不听;不合乎礼仪的事情,他也不去做去;非礼勿言,不合乎礼的事情,他也不说。

比丘乞食,根本就不讲话的,不像那个化子要饭的时候,到人家门口就:「哎!大爷爷、大奶奶,发福生财呀!指日高升呀!」尽给念这个好听的话。比丘乞食,什么也不讲的,到那儿,你若布施,给这个饮食,他就拿着;不布施,他就走了,心里没有一种烦恼。这乞士和要饭的是不同的。

怖魔,这个比丘,因为他端然有正气,天魔外道一看见他,就都害怕了,邪魔鬼怪一看见他,也都远远就跑了。所以,他为什么能怖魔?就因为他有正气,以正降邪。

那么破恶,一般人不容易破除他的恶习气,修道的比丘呢,就专门把自己这个坏的习气能破了它,这个恶劣的性质也改了它,改过自新,改恶向善。因为能改恶向善,所以叫破恶,这比丘有这么三种的意思。有多少这样的大比丘呢?有八千人俱,有八千人那么多。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菩萨是梵语,可是在中国这个名词很流行的,人人都是拜菩萨,也都会说「菩萨」这两个字,究竟菩萨是什么意思呢?包括佛教徒,你问他,他也不知道,他说:「菩萨就是菩萨!」怎么样解释法?「不知道!」

那么我们一谈到「菩萨」这两个字,我们就应该知道,这是大乘里边一个圣人。菩萨也是半梵语,具足就叫菩提萨埵,英文又叫 Bodhisattva ,翻译到中文,它就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众生之一,菩萨是九法界众生之一,也是四圣法界里边一个圣人。怎么叫觉有情呢?就是说他用这个觉悟的智能,来度脱一切的有情众生。有情,有血有气的,都叫有情;没有血没有气的,那叫无情。好象一切的植物,这叫无情,可是无情它们都有性,它们都在佛的大光明藏里边来生长,所以虽然是无情,可是有性。

那么菩萨是觉有情的,又是有情觉,怎么叫有情觉呢?这是说菩萨和我们人是一样的,和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不过他觉悟了。觉悟什么呢?觉悟「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觉悟了,能去一切的习气毛病,而修这个无上的智能,所以又叫有情觉,是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这觉悟是对迷而言觉,就是有情里边的一个众生,他不迷了;不迷,就是不用无明去做事了。

我们现在这些众生都是在用无明来处理一切事,为什么用无明呢?就因为没有真正的智能,遇到事了,也不知道怎么样做好?进不知进,退不知退,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叫一个不觉。我们众生是不自觉,二乘就是自觉了,自己明白了,不那么糊涂了;可是他只是自觉了,而没有用自觉这种的法门,去告诉其它的人,令其它的人也觉悟。

菩萨呢?是既能自觉,自己也觉悟了,又能用这种觉悟的智能来告诉所有的众生,令所有的众生,如果愿意觉悟的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觉悟。所以菩萨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可是他没能觉满,觉悟是觉了,可是还不圆满。

佛呢?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又能觉满,所以三觉都圆满了,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那么自觉、觉他,都圆满了,所以这叫「三觉圆,万德具」,万德具备了。所以故名为佛。

那么现在讲这个菩萨,菩萨再往前求进步,就可以证得佛果了,和佛还差一个阶级,他是等觉菩萨,等觉了。这个菩萨也不是都一样的,有初地菩萨、有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四地菩萨、五地菩萨、六地菩萨、七地菩萨、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到十地菩萨,这是等觉,等于佛的觉悟了,可是还差一点。

那么现在在这个药师法会,有这样的菩萨中的大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大,他的愿力也大,他的智能也大,他的修行也大,功夫、修行的道业也大。这样的菩萨有多少呢?有三万六千那么多;这是药师海会的菩萨。

「及国王大臣」:又有一些个国王,就是一国之主,来为老百姓谋幸福。大臣,大臣是帮助这国王,来替老百姓谋幸福的。

「婆罗门」:这婆罗门,是印度的贵族之一。印度有四个阶级,就有两种尊贵的,两种低贱的,这婆罗门就是贵族之一,也就是一种修苦行的外道。他们也吃斋,但是求着生天,那个贪心也没有降伏,嗔心也没有降伏,痴心妄想也没有降伏,只是一种修清净苦行的,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在中国这个道士是一样的,形象是不同,可是修行的宗旨差不多的,这叫婆罗门。婆罗门就是印度的一种外道,也有很多里头有一点功夫的修道者。

「居士」:这居士也是一个称呼,这个称呼是要旁人称自己的,不是我自己称我自己为居士。我看见有一些在家人,既然不是出家了,他觉得他是个居士,居然也就印卡片印上,某某居士;对人讲话,也说我是什么什么居士。这种人,这是学问的问题,没有什么学识。称呼,这是旁人称呼你,可以的,你自己不能称自己是个什么。

我们中国最普通的就称先生,讲居士,你们或者还不懂,就讲先生吧!这个先生也是旁人称自己叫什么什么先生,没有自己称我自己。问你是谁啊?「啊!我是 赵 先生!」「我是 李 先生!」「我是 钱 先生!」「我是 孙 先生!」问你是谁啊?「我是 周 先生!」「我是 吴 先生!」「我是 郑 先生!」「我是 王 先生!」这不是自己称的,这是旁人来恭敬你,称你为先生,这可以的;你自己不能自己这样不要脸,就说我是某某先生!有这么称呼的,就是不懂得中国的语言,这是连中国的语言都不懂。这虽然是很普通的,可是这也是很有用的一种常识,所以也不能自己说成我自己是 赵 居士,我是 钱 居士,我是孙居士,我是 李 居士,不能这么自己称自己。

这个先生,是有学问的人,或者年高有德的人,或者世间的经历丰富,这 都称 先生。居士,要有十种的美德,才够个居士的称谓,你若没有十种美德,根本也就不够居士的这个名词。还有这个「法师」,这也是他人称自己,称呼为法师,不能我自己称我自己叫法师,自我陶醉,自己封我自己做皇帝,这是不对的。皇帝是旁人称呼的,说:「我主万岁」,不是我自己称我自己也叫个万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