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2)

「光」:这一位佛的身体,不单内外莹彻,而且还光洁,是个大光明藏。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佛的十号。本来每一位佛有十万


「光」:这一位佛的身体,不单内外莹彻,而且还光洁,是个大光明藏。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佛的十号。本来每一位佛有十万个名号,一位佛就有十万个名号,因为十万个名号人记不住了,所以就把它缩短了。以后又有一万;一万还是长,那么又缩到一千;一千还是长,又缩到一百;一百还是长,所以以后就缩到只有十个名号。

这十个名号,是每一位佛都有的,不是单单某一位佛有,某一位佛就没有,这十个名号是佛的通称,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我听有的外道就说:「如来佛祖!」他不知道如来佛祖是哪一位佛?其实哪一位佛都叫如来佛。那么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他乘着如实之道来成正觉,这是「如来」两个字的解释。

「本愿」,本愿就是他以前所发的愿,不是今生所发的愿。佛有本事、本愿、本生,本生就是今生,本愿就是以前的,本事也是佛以前的事。

「功德」,这个「功德」和「经」,方才讲过了。那么这一位佛是东方的,又叫阿閦佛,又叫药师琉璃光如来。他这个药师佛部,东方是属于金刚部,金刚部是注重降伏法,能降伏天魔,制诸外道,一切的天魔外道,见到这些金刚部的护法金刚就降伏了。好像〈楞严咒〉,你谁若念〈楞严咒〉,就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常常拥护你,常常保护着你;那么你要诚心念,不诚心念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大概的意思,这部经的名字,我简单地解释,就是这样子。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 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是」:是指法之辞,说是:「如是的法是可信的,如是的法是可学的,如是的法是可行的;如是的法,你要发愿修行,依教修行。」「我闻」:是阿难自己称的,阿难说:「像这一部经所说的法,这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金口所说的,并不是传闻,我去听来的。」

如是我闻,这个意思有四种的因缘。四种什么因缘?就是阿难以四事问佛。佛当初将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因为悲痛过度,把一切一切都忘了,就想什么呢?只知道哭!阿难本来是证初果,可是这种的感情还没有断,所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要入涅槃这个消息,他不能忍受,于是乎就啼泪悲泣,只知道哭,其它什么事情都忘了。在这时候有一位尊者,就提醒他,说是:「你负责佛所说法的记录,那么现在佛就要入涅盘了,你应该想一想啊!你趁着佛还没有入涅槃的时候,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请问佛,请佛来指示怎么样办;你只知道哭,那将来怎么办呢?」阿难听这一位尊者一说,才豁然醒悟起来,说:「对啊!应该有重要的事情,现在来请问于佛。可是我现在哭得什么都不记得了,究竟我们应该问什么呢?我的心乱如麻了,所以也想不起来什么问题了。」

这位尊者就说:「你请问佛,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这每一部经的前面,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这是第一个问题。」阿难说:对!对!对!这个应该问的,这很重要! very important! (非常重要!)

那么你说第二个问题呢?「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这也要请问于佛。」阿难说:「对!对!这也应该问的,这很重要!」

那第三点呢?「第三点,你请问佛,佛住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依佛而住;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依谁而住呢?」阿难说:「这个也重要,这个应该请问的!」

第四条呢?「第四条,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之后,这恶性的比丘,那又谁来调伏他呢?这第四条,也应该请问于佛。」阿难说:「对,这四条都非常重要,我就去请问于佛去。」

于是乎阿难尊者就到佛的面前,长跪合掌,请问于佛,说:「佛、世尊您就要入涅槃了,我现在有重要的事情想要请问于佛,请佛慈悲告诉我。」佛说:「你问什么事啊?问啦!」阿难就说:「佛住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的经典,将来结集经藏,这每一部经的前面,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呢?」

佛说:「哦!这个问题呀!我告诉你,在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我们这个经典和外道的经典不同,外道的经典前边,不是说有,就是说无,所有一切外道的经典,在经的前边都不超出有、无这两个字。那么佛教的经典,在经的前边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来代表,就是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的,不是由传闻而听见的。」阿难说:「好!将来我就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

「那么第二条呢?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请佛指示。」佛就说:「我入涅槃之后啊!你们所有的比丘都要以戒为师!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你谁能持戒,谁就和我住世是一样的,所以要以戒为师,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那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

「第三条,我又请问佛,佛现在住世,我们依佛而住,我们跟着佛,常随佛学。那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所有的比丘又依谁而住呢?」佛答复,说:「我入涅槃之后,所有的比丘,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心念处、受念处、法念处,身、受、心、法这四念处。你们都依四念处而住。」第一要观身不净,观看你这个身体,是个不净的东西,种子不净,是四大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个假的,四大和合而成的,这是第一观身不净。第二要观受是苦,第三就观心无常,第四就观法无我,这是四念处。

「那么第四条呢?就是请问佛,这恶性比丘,佛住世的时候,佛能调伏他,佛入涅槃后,这恶性比丘我们要怎么办呢?请佛指示。」佛就说:「将来遇到恶性比丘,就默而摈之。」默,就是不和他讲话;摈,就是软迁单,你谁也不睬他,谁也不和他斗争,那么久而久之,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就好了。他恶性,你睬他,你和他斗,那他就觉得他有了办法了;你若不睬他,那么他就没有办法!这是恶性比丘。怎么叫恶性比丘呢?出家人不一定个个都是修道的,不一定个个都在那儿想修行。

以前,在中国的出家人多,那个大的庙上,出家人什么样的都有。出家人里头,也有杀人的,也有放火的,也有去做土匪的。也有以前去做土匪的,来出家改邪归正的;也有做土匪的,就借着出家人这个身份,来掩护他自己的这种行为,都有的。所以这叫龙蛇混杂,份子不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