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三说三拜)
(六)修七支供 (和尚领发心者一起念) 发心者修七支供,积资净障,打开心量,为发菩提心营造良好的心灵环境。至诚念诵: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四法广无边,愿今回向亦如是。
(七)正授愿菩提心 (和尚领发心者念) 发心者思维如母有情在六道轮回中受苦受难,生起极大慈悲之心,观想于十方诸佛菩萨及阿遮黎前宣誓:
惟愿十方诸佛菩萨存念,阿遮黎耶存念:弟子某某!于此生及余生,施性、戒性、修性,所有善根,自作教作,见作随喜,以彼善根,如昔诸如来应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于其无上正等菩提如何发心。弟子某某!亦从今时乃至菩提,于其中间,于无上正等广大菩提而为发心。诸未度有情为令得度,诸未解脱为令解脱,诸未出苦为令出苦,诸未遍入涅槃为令遍入涅槃。(三说)
(八)发 愿(和尚领发心者念) 发心者为利益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至诚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遍)
(九)唱观音赞 唱观音赞偈,称念观音圣号,忆念观音菩萨功德,即是忆念大悲心。
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 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普陀宫。 杨柳枝头甘露洒,普滋法界薰蒙。 千层浪头显神通,光降道场中。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时常洒,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十)回 向 发心者为速成佛道,利益一切众生,至诚回向:
发心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3.守护菩提心 受持愿菩提心后,如何守护这一发心,使之稳定增长?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修习。一是忆念菩提心的殊胜,在思想上深化;二是将修习菩提心作为每日定课,在心行上加强;三是将这一愿望落实在种种利他善行中,在行为上巩固。 首先,需要不断忆念菩提心的殊胜。关于此,有两品经文应该经常读诵,一是《瑜伽师地论·发心品》,二是《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弥勒菩萨关于菩提心的赞歌。这些经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菩提心究竟有多大的利益和威德。通过口诵心念,随文入观,强化对发菩提心的意乐和希求。 其次,每天昼夜三次修习菩提心仪轨。修习仪轨的意义就在于提醒自己:我的愿望是什么?生命的目标是什么?因为凡夫心是动荡而混乱的,如果不随时提醒,刚刚发起的一念愿心很快就会淡忘,就会模糊。所以,需要通过每天修习来滋养这一菩提幼苗,使之茁壮成长,成为内心的主导力量。只有这样,人生才不会陷入迷乱,才不会被外界诱惑干扰。如因特殊情况无暇修习完整仪轨时,至少要念诵“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闻思修功德,为利有情愿成佛”三遍作为替代。总之,这一修习应当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改善心行的效果。 此外,还要和座下的修行相结合。因为菩提心是以利益众生为目标,这就需要通过六度四摄来贯彻,而不是作为口号那样说一说,喊一喊。通过具体的利他善行,既可以使发心得到强化,也可以用来作为检验标准,看看我们究竟能不能言行一致,是不是将利他愿望落到实处。
八、受菩萨戒
菩萨行,也称行菩提心。对佛法修行来说,固然是以调心为重点,但也离不开相应的行为。一方面,发心是行为的指导;另一方面,行为也是对发心的落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众生直接能够从中得益的,主要还是菩萨的利他行为。所以说,在发起菩提心之后,需要进一步行菩萨行,使发心得到巩固,成为主导人生走向的力量。 菩萨戒,正是将这种利他行为规范化、法律化的条文,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部分。其中,摄律仪戒相当于声闻的别解脱戒,重点在于止恶。而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为菩萨戒独有,重点在于行善。当善行以戒律形式出现时,对菩萨行者来说,就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而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这就使菩萨行变得具体而有章可循。 关于菩萨戒的内容,在汉传佛教传统中主要有三大体系。一是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建立,为梵网菩萨戒,流传最广;一是依《优婆塞戒经》建立,为在家菩萨戒;一是依《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建立,为瑜伽菩萨戒,也是我们要介绍的重点。 《瑜伽师地论》是唯识宗的根本论典,由弥勒菩萨所造,共一百卷。论中广说三乘修行的境行果义,《菩萨地》正是其中之一。弥勒菩萨为娑婆世界下一任佛陀,他根据这个世界众生的根机,从佛陀教法中,将适合我们修学的菩萨行内容整理出来。而梵网菩萨戒则是卢舍那佛在千花台上为释迦佛及诸大菩萨所说,是大菩萨的境界。相对而言,瑜伽菩萨戒可以说是为娑婆众生量身定做的。当年,太虚大师曾大力提倡。我因为长期从事唯识教学,也感觉瑜伽菩萨戒开遮善巧,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