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回答说:‘我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施我者得福多,布施外道不得福。只要佛弟子将钵里吃剩的残食,以清净心,倒入净水中,作这样的祝愿:愿此处净水中有形的生物,皆能吃到我倒入的残食,获得温饱……即获福无量。如果有人学习佛弟子,以这种清净布施虫类残食之心,利益恶道众生,便能得福甚多,何况是布施需要济助的人类?乃至正在修持清净梵行的外道修行人,更是获福不浅。 大王!“布施持戒的求道者,获福无边。”这是我曾经说过的话。就像一个种田的农夫,如果在经过整理、肥沃的田地中播种上好的谷子,就能回收丰硕的米粮,这是同样的道理……。’ 波斯匿王转佛释疑后,心解意开,赞叹佛说:‘干尼子外道诽谤佛陀,佛犹叹誉外道修行者中也有修行清净的梵行者,应该布施植福。诚如佛所说:布施虫蚁、贫人、外道行者犹获福无数,何况是布施依佛律法、精进修行的佛弟子?从今以后,无论外道净行者、佛门修行者、贫人……来我住处求索,皆当遵佛所教,随时依乞者所需,施给衣被、饮食、床铺、卧具……,不逆其意,以广结善缘……。说罢,波斯匿王因有国事待办,顶礼佛足,欢喜而去。(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一) 6.佛依布施的对象说明得福的多寡 虽然佛从未说过不可布施外道,但却依布施的对象,说明得福多寡的问题。如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曾在佛前表白说:佛曾经开示过,若布施畜生饮食,获福不少(以百倍为喻);布施犯戒人食物,获福千倍;布施持戒人饮食,获福万倍;布施断欲仙人食物,获福亿倍;布施正在修初果行者饮食,获福不可称计,何况布施证初果者;向二果者,得二果人;向三果者,得三果人;向四果者,得四果人;向辟支佛者,得辟支佛人;向如来者,得成佛者等食物,所获功德更是层层转进,不可思议。(增一阿含经卷十三) 而佛依布施对象说明得福多寡进一层的意义何在呢?这个问题将在下一篇‘施者与受者之间获福最大的情形’来做说明。 7.凡夫学布施不能平等发心的原因 从另一个观点来说,凡夫行者发心布施之所以会从佛、菩萨、阿罗汉等有修有证的圣者先行供养,正说明其‘分别心重’的现象,内心贪著诸佛有无量的功德回向力用,可令其获得广大福德果报。其心量虽因贪著佛身而狭小,但的确可因有无上定慧功德圣者的回向力量,使其获得无量的富贵果报。 又有一类初学菩萨因多生累劫以来,发大慈悲心度众生,学布施时,自然先以贫者、恶人为对象。这种因怜悯众生,而先利益贫人的发心,虽然布施的对象不是良福田,但却可因其广大慈悲心的惠施力量,获得未来无边的富贵果报。 而现代人布施的发心,也绝对不出这两种,不是书看得大多及修定心(空定心)重而使慈悲心减弱,就是跑道场太多后,变得‘分别心重’。再则真正能发慈悲心惠施贫者的施主,又对佛菩萨无量功德力量所形成的修证过程少有认识,一直停留在‘佛门外’观望、徘徊,不能进步! 就因为凡夫学布施不是分别心深,便是慈悲心重,所以纵然经过了多生累劫的行布施,仍然不能进入菩萨修布施行的核心目的,获证‘无生法忍’。这亦是明示了任何一个菩萨行者,在未证无生法忍前,皆停留在慈悲心强或分别心重偏向一边的布施发心,离佛道远矣。 凡夫行者为何要学菩萨对一切众生平等布施呢?目的就是在纠正我们无始以来这颗太浊太重的‘分别心’与固执一边的‘怜悯心’。而当凡夫行者因学布施而使自己这颗妄动的分别心与怜爱心,逐渐趋向平等、无分别的大慈悲心量时,就证明你已经能在任何布施的情况下,不著布施相,视一切受施者如‘未来佛’,心得无边自在,进入菩萨修证无生法忍的行列了。 8.人中最大的富贵果报是什么? 智度论卷四十六说:‘众生因布施、持戒因缘故,人中富贵,作转轮圣王,余波罗蜜或作梵王,或作法身菩萨。’ 转轮圣王是人中广行布施者所获得的最大福报。人间众生虽行布施,但在布施时,心不恭敬,或者这颗清净布施心不能常久保持下去,来世续生人中,自然投生在富贵人家。若是布施的发心,念念虔诚、净洁,一生持续下去,临终这颗恭敬的布施心仍能自然忆念起来,回向天上,死后便可转生天界。若是只为布施而行布施,别无作愿,生生世世布施不断,便可因布施福德的累积,在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时,获得人中最大的轮王善报,七宝具足,眷属众多,以十善法统领四天下。(长阿含经卷六) 任何一个菩萨行者从初发愿学布施因缘以来,因发心正确,终不堕三恶道:又因布施的深厚功德果报所感,常作转轮圣王。以轮王身份,化导众生令入佛道(智度论卷九十一)。因此累积了无边的福德善报,逢遇无量千万尊佛出世,皆作转轮圣王,对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纵然菩萨布施时不发愿得轮王之报,亦因福德因缘牵引,常得轮王善报,以布施、持戒之法,教化众生。(智度论卷三十九) 反观现在的人布施,少有生天者,大都因‘杂心布施’,投生人间富贵人家,吝施心重。生而富贵却不知布施,这种富贵又何足恃呢!正显露出是因不净施获得富贵果报,转生即失。一个欲学菩萨布施的学佛者,若只看在眼前的现实利益,而忽略未来的因果报应,还有资格自称为三宝弟子吗? 9.布施果报为何有种种不同? (1)布施福报有四种区别 据诸法要集经卷十所载,布施的果报,因布施发心与布施对象的不同,形成四种不同受报情形。是那四种呢? 甲、施多得福少的情形 我们经常看到一般人多以饮酒、歌舞等俗事互相应酬、取乐(布施)于人,花费既多,又无福报,只能换取一时的解闷、享乐而已。 乙、施少得福少的情形 世界各地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信仰多神教,其中不乏邪见外道者。若是用悭贪之心布施邪见外道之人,布施财物既少,得福亦少。 丙、施少得福多的情形 现代人若是能以慈敬心供养有德行之人,使其精进学道,布施的财物虽少,但福报弥大。 丁、施多得福多的情形 世界上要找到一个了悟世间无常苦空之人,以向道心发心施舍钱财,造立塔寺,供养三宝,真是不容易呀!这种情形,施物既多,所获福报亦如恒河流沙那么多! 布施的发心,是依吾人知见的正确与否而渐进正轨的;因此形成由少而多的福乐受报情形。扪心自问:‘我真的已经脱离施多得福少的果报吗?’ 可以肯定的,现代大多数的佛弟子都停留在‘施多得福少’或‘施少得福少’的阶段。而且对布施的果报问题,没有深入去研究,犹以为自己已经培植了不少福德果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