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任性的孩子,他隐藏得很好,化妆得非常巧妙,潜伏得很深,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都看不到他,任由他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莫大的伤害。这个放纵的孩子,他到底是谁呢? 我们一定对任性的小孩子不陌生。有时候,他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会在家人面前撒泼、打滚、哭闹,使出所有任性的招数要挟,如果遇到不明智易妥协的家长,这个孩子就得逞了。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管教,任性的小孩子会慢慢成长为一个任性的大孩子,他的胃口会越来越大,脾气会越来越坏,长大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家庭的隐痛,社会的隐患。 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身边许多这样任性的孩子。我们会为他们惋惜,也会为他们的家长遗憾,也可能会感到管教这个孩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可是我们心中就藏着这样一个任性的孩子,我们去约束和管教他了吗?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愤怒。 人人都会发怒,更有甚者会隐藏着深深的仇恨。之所以这个孩子隐藏在心中这么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并不认为任性不好,或许坚信自己改不了,或者因循守旧不愿意改正,因为他伴随了我们那么多年,与他共处实在是太正常了。 能不能认清愤怒给我们带来的过患,有没有决心改往修来,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懂得了道理,很有可能只是似是而非停留在表面。我们也知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可是那个人竟然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我能不生气吗”?我们也知道生气会带来一系列的身体疾病,可是我们宁愿生病也要生气,因为那句“我也不想生气啊”,只是口头的“不想”,而不是真正的认清了自己的责任。 如果自己不想去管这个任性的孩子,谁又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不生气呢?如果真正认识到愤怒带给我们的危害,真正的想改正,办法总是有许多许多。 以笔者来看,管理这个任性的孩子有三种层次。 第一种方法是在事相层面。诸如默念佛号、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数数、暂时离开愤怒的环境等等,这些技巧我们一定看过许多。 第二种方法是一定要明理。我们经常说“理解万岁”,如果从道理上真正明白,愤怒的情绪自然就能化解。 第三种方法是修心。直接从心性上改善,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修心养性,培养高尚的人格。 第一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是能否在发怒之前保持一点点清明的理智。所以说,也并不好实行。第三种方法是修行人的功课,从根子上找问题并改正,效果最佳,却不太适合普通人。这样,明理就是我们最好用的一个方法。 脾气大的人有可能前世曾经是有大权势之人。印光大师在《复卓智立居士书七》中开示:“汝何以瞋恨心如此之盛?可知宿世定是大有权势之人,致其习气已成为性。今当学谦抑,总知己不是,不见人不是。久而久之,涵养成性,习气消灭矣。”如果我们能谦卑自牧,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那些让我们动怒的人面前,我们还会愤怒吗?如果他手里拿着刀,马上可以把我们杀掉,我们还会无所顾忌的发怒吗?如此常常的思维,慢慢的练习,下心含笑,恭敬让我们发怒的人和事,瞋恨心就慢慢的消失了。 愤怒又分为合理的愤怒,不合理的愤怒。我对他错,“恨铁不成钢”,这是合理的愤怒。他对我错,“恼羞成怒”,这是不合理的愤怒。无论是哪一种愤怒,都是任性的孩子在体内作乱,都不能继续再放纵他。笔者清楚的记得,晴天霹雳一样惊醒自己的,就是忽然明白“原来有脾气是不对的”。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谁还没有点小脾气”,也会听到有人说:“有能力就有脾气”。慢慢的会以为有点脾气没关系,这就是自己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明理,要改脾气是难如登天啊! 慈悲可以化解瞋恨。如果我们进一步想,那些让我们气愤的人是因为不明理才会犯错,他们何尝不是想把事情办好呢?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想到,他如此不明理的今天不就是我们曾经不明理的昨天吗?想想当初自己不明理时,又哪里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如果我们能这样想,心里就会升起怜悯心、慈悲心,我们不该瞋恨他们,反而应该去保护、引导、支援他们,就像父母长辈慈悲呵护我们。当然,这要求我们首先不要瞋恨自己。 任性的孩子长期的跟随着我们,今天我们能认出他就是进步。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点点降服他,调教他,其中的过程很艰难,我们要有战胜他的决心与勇气。 我们常常会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混乱,却忘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如果人人都能明理,认真的去管好自己的坏脾气,多给家人一个笑脸,多给社会一份温暖,那我们的家庭是不是就变得幸福,社会是不是就变得和谐了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