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二)(3)

「故知欲学如来乘」:因为这个,所以你要学佛法,要学佛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你一定要先具足了发菩萨的愿力;你若不发这个愿力,那是总在魔的窟窿里转,在魔的洞里,在那儿来回来回跑。「不可缓也」:所以这个

「故知欲学如来乘」:因为这个,所以你要学佛法,要学佛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你一定要先具足了发菩萨的愿力;你若不发这个愿力,那是总在魔的窟窿里转,在魔的洞里,在那儿来回来回跑。「不可缓也」:所以这个菩提心,你不可以等,不可以说:「我等等再发菩提心吧!」不可以的!说:「我等等再立菩萨愿。」这不可以;你一定要发这个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才能脱出轮回,了生脱死呢!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惟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然心愿差别」:然,就是这样子。既然是这样子了,就是你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定要立坚固愿。你不发菩提心,始终也不能成佛道;不立坚固愿,始终也达不到你的目的。心愿差别,人发心的心愿有很多种不同的,其相乃多。发心就是人的思想,人的目的,人的志愿,人的目标。「其相乃多」:这个相很多很多的,可以说是有八万四千那么多。

「若不指陈」:那么现在我略略地,不能全说,我说简单一点。若不指陈,我若不把它指示明白了,说清楚了,陈列出来。陈,就是陈列出来,就是给你们摆在眼前看一看。「如何趋向」:你怎么样子才知道往前去进步呢?趋,就是往前去,到那个地方去;向,就是对着那个地方。「趋向」,就是我怎么会有一个目标呢?我怎么会有一个方针、宗旨呢?「今为大众」:这省庵大师他说,我现在为大众,「略而言之」:略略地说主要的。「相有其八」:这个相,总括起来有八种,「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有邪有正,有真有伪,有大有小,有偏有圆。

怎么叫邪呢?邪就是自私。怎么叫正呢?正就是不自私。怎么叫真呢?真就是利人不利己。伪呢?就是利己不利人。你用六大宗旨来看,就可以知道。什么叫小?什么叫大?小就是为自己;大就是为大众。所谓「为人不为己,终究是佛体;为己不为众,终究白搭命。」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都没有用。大,就是发大心;发大心就是行菩萨道。那么不发大心,小呢?就是不行菩萨道,就是自私自利、争哪、贪哪、求啊、为自己做打算,这都是小。若为大家做打算,大公无私、至正不偏,普同供养,以法界为体,以虚空为用,这都叫大。

偏,就是偏激,偏于一端,偏于一边,偏于一小部份,不圆融。那个圆里头包罗万有的,就是圆满;圆满菩提了,就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可以用我那一首偈颂,来形容这个「圆」。这个圆就是:

「法界为体有何外」:以法界为体,有什么在法界外边的?

「虚空是用无不容」:虚空就是一个大用,没有不包容的。

「万物平等离分别」:对于万事万物都是平等平等看,看成平等。

「一念不生绝言宗」:这个可以说是圆了。

那么后边,他会解释这个「偏圆」。我现在解释,是按照字义大概的意思说。省庵大师这个《劝发菩提心文》,你若往我们这个六大宗旨上一合,那是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怎么叫做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呢?这个「耶」字就是问号。「世有行人」:这就说出来了。说世界上有修行人--行人就是修行人,就是出家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他修是修,可是尽做外相。譬如,他又拜忏哪,又礼佛啊,又在那儿念经啊;尽给人家看,他不往自己回光返照,自己心里有没有拜忏?自己心里有没有念佛?有没有礼佛?有没有念经?你心里念,那才算真的呢!你尽在外边做表面的工作,装老修行,给人家看--我用一个什么功也给人家看看,譬如我扫扫地,也等着有人来了,我就扫扫地,我这可做苦工了!尽做表面上的工作,这就是不单没有功德,而且邪。这个就是不正当,尽报功。对人有一点什么好处就说:「你知道吗?因为你,我怎么怎么样子啊!」叫人感激自己,这都是叫邪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