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佛教的信仰与教义(3)

1.自性佛宝——佛的意思是觉悟,人人都具有觉悟的可能性,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就是清净的佛性,只因为被外在的八风所吹,心理受了影响,产生了种种烦恼,把清净的佛性遮盖信了,所以称为凡夫。所谓八风,是指

1.自性佛宝——佛的意思是觉悟,人人都具有觉悟的可能性,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就是清净的佛性,只因为被外在的八风所吹,心理受了影响,产生了种种烦恼,把清净的佛性遮盖信了,所以称为凡夫。所谓八风,是指利益、损失、毁谤、荣誉、称赞、讥笑、痛苦、快乐。一个人,如果能够到达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他就解脱了一切的烦恼,虽然尚未成佛,他已见到了他的自性佛宝

2.自性法宝——在没有开悟之前的人,修行的方法,是靠他人传授的,当你开悟之后,你会发现,修行的方法本来就是现现成成的,和每一个人的本性是分割不开的。这个方法,包括理论的和实践的两部分,理论的部分,可以比做地图,实践的部分,可以比做上路向目的地前进,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不是落于纸上谈兵式的研究,便是落于盲人骑瞎马戒的苦修。未悟之前,法在心外,所以需要求师问道,开悟之后,法在心内,从你心中流露出来的,就是解脱烦恼的方法。不必另外再向佛经里去寻求,但却绝对是与佛经的观点一致。因此,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一共向当时的信众们说了四十九年的修行方法,最后宣布,他并未说出一字。也就是说,他没有创造出任何方法,一切的方法,原来就是存在着的,他只是在发现这些方法之后,向大家指点出来而已。

3.自性僧宝——佛与法,既在我们每一人的自性中具备了;僧,当然也不例外,僧的意思是融洽无间,和合一致,即消除了烦恼之后的状态,所以称为"清净和合僧"。烦恼是从我们的肉体及精神方面的不满足和不顺利而产生的,所以信佛的人,要解除烦恼和痛苦,首先必须从渐渐地省察和消除贪心、瞋怒、不明是非的三方面着手。尤其像出家人,他们不求任何东西,甚至将他们最宝贵的身体也施舍出来,称为舍身出家,所以称为僧宝。但在他们没有断除烦恼之前,仅仅是凡夫僧,断了若干烦恼的,称为贤僧;将要断尽一切烦恼的,称为圣僧,像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即是圣僧;纵然是成了佛的人,也是僧宝之一,所以释迦牟尼佛仍对他的弟子们宣称,他也在僧的数目之内。有很多人,不晓得佛与菩萨的区别,现在,相信诸位已经明白,菩萨是成佛之前必经的修行阶段的人,佛是菩萨修行到圆满时的最高阶段的人。佛的身份是最高最圆满的,但他仍可为了适应各类的众生,化身为凡夫,化身为鬼神,化身为菩萨,所以在佛经中说观世音菩萨是古佛的再来,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不同类别的化身,其实,他有千手千眼,也有万手万眼,他有千万种不同类别的化身。化身的方式,则有托胎化身及变现化身的不同,不论哪一种方式的化身,当他在你面前出现的时候,他是你的亲戚朋友和家族中人,是普通的人。他可能用正面的方法来协助你,也可能用反而的方法来激励你,不论正反,都是对你人格的培养和事业的成功有益。因此一个信佛教的人,他看所有的人,都是救助他离苦得乐的菩萨。一个开了悟的人,也能自觉到他自己是与僧宝不可分割的,所以也能自然而然地负起了菩萨所应负起的使命。

有些知识分子,读了几种禅宗的书籍之后,知道了自性三宝的境界,高于住持三宝,所以自称信仰自性三宝而用不着住持三宝。像这些人,佛经里有一个寓言说到:曾有一个愚人,见到三层楼的建筑物后,即要求一位建筑师,单为他建第三层而不要底下的两层。诸位想想看,这是可能的吗?因此,我要告诉诸位,先从信他的基础上入门,等你根据所学的方法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之时,自信的功效便会自然呈现在你面前的。

三、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经典实在太多,多得使你无法以业余的时间来读完它。我们中国的法师,希望读遍全部的佛经,最常用的方式是把自己和社会的世俗环境隔离,关在寺院中的一间房内,经过数年的阅读和体验,才能对佛经的全体有若干程度的了解。

像我本人,就是经过六年这种生活的人。至于一般的人,譬如目前有好多在大学里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并且向学生教授佛经的学者,他们很少能对全部的佛经做总体的研究,同时由于他们缺少修行的实际经验,故也无从确切地了解佛经,充其量,他们是从文字的表面上得到一些印象而已。但是佛教的教义,从原则上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困难,它的根本思想,仅仅四个项目:苦、空、无常、无我。

(一)苦

一个人,如果没有苦难的感受,便不容易对自己作警惕,更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所以在美国有一所学校,在训练学生道德生活的课程中,使每一个学生均有一周的时间来体验生理而能有残障时的痛苦。也就是分别地将学生们,或者蒙上眼睛,或者绑起腿子,或者捆住双手。结果这些学生的同情心特别高,彼此间的互相精神也特别显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