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自撰自勉自励联(2)

行愿导归极乐,全收九界,方堪大畅成道利物之本怀。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有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面目; 睹明星而悟道,谈经三百余会,俾大千佛子复归原有家乡。 【印光大师题弥陀佛联】 〖弥陀佛〗 佛教经典中

行愿导归极乐,全收九界,方堪大畅成道利物之本怀。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有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面目;
睹明星而悟道,谈经三百余会,俾大千佛子复归原有家乡。 
【印光大师题弥陀佛联】 
〖弥陀佛〗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梵语,弥陀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成道之因缘,据《无量寿经》记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出家后,请示如来十方诸佛庄严净土之行门,佛就为他宣说两百一十亿的佛国净行,并令其亲见各国佛土的庄严相好。法藏比丘心生希有,虔诚修习诸佛国净行,经过五劫的时间,并于佛前大众中广发四十八深宏誓愿,以求度一切念佛名号的众生。历经多劫的修习,行愿深广无有疲厌,终于功德圆满成就佛道,佛道阿弥陀,其国土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阿弥陀佛的悲愿至广,慈心极深,其念佛法门传扬甚广,“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间”的谚语,正是弥陀信仰普遍流传的最佳写照。在宁静的弥陀殿中,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顶礼祈愿大众皆能净业成就,一切吉祥、人间和平、宛若新至极乐净土。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誓愿宏深,十方共赞;
慈悲广大,九界同归。 
寿量无边,竖穷三际;
光明有象,横遍十方。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乐邦有路,起信即生。 
济度无方,怜伊体一;
津梁罔测,悯彼迷深。 
五住二执,蒙口顿圆夫四德;
三乘六道,克念定证于一真。 
如来拯济无方,广度众生须度我;
吾辈竛竮没寄,不念弥陀更念谁。 
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觉道;
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众荫。 
唯期五浊顿空,任他香无人焚,地无人扫;
倘者一真共证,自尔愿令我满,心令我安。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切莫从头再眷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直须全体总亲承。 
成就六八大愿,居西方以作佛,举华藏世界之庄严圆彰净土;
愍念九品含灵,向东域而垂慈,引娑婆国中众男女同往莲邦。

依宏誓愿建折摄之法门,但肯一心持名,自尔潜符实相,俾四圣六凡同证真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
以大慈悲立厌欣之胜行,若能初土记质,何难顿入寂光,导三乘五性齐登净域,因兹千经俱阐、万论均宣。
——印光大师题阿弥陀佛(41+41=82字) 
【印光大师题弥勒菩萨联】 
〖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据佛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流传一万年。其后世界道德逐步提高,不再段要佛教,佛教便自行消亡了。再过八百余万年后,弥勒菩萨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见《增一阿含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也有把布袋和尚塑像,称作弥勒菩萨的。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 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 
坦腹笑容摄海众;
分身散影示时人。 
楼阁门开,圆彰法界修因事;
慈悲愿普,预摄龙华证果人。 
宝阁覆十虚,宛若空含万象;
分身遍尘刹,直同月印千江。 
宴坐等人来,预摄龙华会里有缘之辈;
逢机以笑应,圆彰大肚皮中无所不容。 
【印光大师题观音菩萨联】 
〖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在佛教界各仲图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最多,变化也极大。观音又作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等。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当世间众生在碰到各种困厄灾难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他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所以这位菩萨名号就称为“观世音”。佛教中有关观世音的经典很多,最流行的是《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集中叙述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功德和能力,因此这部经译出不久,这一品就被人广泛传抄,单独流行,并且被称为《观世音经》。由于有关观音菩萨的神话传说符合当时民众要求摆脱苦难、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而且以慈悲济渡为本愿的传说使大家感到有一种亲切感,所以观音信仰在民间发展迅速。以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类最多,这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一般来说,当他作为“西方三圣”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他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多大差别。中国佛教寺院中,在大雄宝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常常塑有立于大海之中、鳌头之上的观音菩萨像。这是依据佛经所说,观音菩萨说法道场在南海之中的普陀洛伽山而创作。此时的观音菩萨,大多被塑成一位中国古代仕女的形象,如上海玉佛寺、杭州灵隐寺等都是。有时观音像旁,还塑有一个小小的童子像、童子面向观音,双手合十,这是所谓“童子观音”。观音菩萨像在中国长期流传过程中,发生了种种演变、中国的老百姓按自己的愿望和喜好,塑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点,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情趣因而为中国民众所喜爱的观音像,例如马郎妇观音、白衣观音、杨枝观音、千手观音等。宋代以后更出现了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这种类型的象成了观音菩萨像的主流,以至观音菩萨有着“东方维纳斯”的美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