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带业消业生净土仿佛的念佛方法(3)

于是她要我教她父亲心空的方法,如果心空业消,病就应该好了。问题是她的父亲能够观色即空吗?能够观法无我吗?若不能则心不空,业也未消。如影随形走,不能说只要身体而不要影子。除非心无执着,既无分别,也没有

于是她要我教她父亲心空的方法,如果心空业消,病就应该好了。问题是她的父亲能够观色即空吗?能够观法无我吗?若不能则心不空,业也未消。如影随形走,不能说只要身体而不要影子。除非心无执着,既无分别,也没有心,无心就无我,无我当然亦无罪业的果报体了,一旦心病医好,身体的病也会转好,这是消灾延寿的最高法门。这位女居士听后非常地高兴,希望赶快回家告诉她的父亲,心空就可消业除病的好方法。不过,我也告诉她,若依念佛法门,纵然未得心空,也能业消病除。

对凡夫而言,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必须在生时勤于念佛,勤修供养,广种福田,以报恩的观念来消自己的业障。这也是我们法鼓山提倡「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用此来协助凡夫多消一点罪业,生前多消一分罪业,西方的莲花品位,也就跟着升高一点、长大一些。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日农禅寺清明报恩佛七第六晚开示)

念佛的方法※圣严法师讲述

一、念佛是中国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论显密,几乎都在阐扬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密教自有其修持的仪轨之外,显教依据的主要经典,则为净土三部经:1.《阿弥陀经》。2.《观无量寿经》,亦名《十六观经》。3.《无量寿经》,又名《大阿弥陀经》,此经自汉迄宋,共有先后十二种译本,宋元以后,仅存五本,宋朝的王日休居士,依据其中四种译本,揉合成为《佛说大阿弥陀经》,民国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年)又有夏莲居居士,集合汉、魏、吴、唐、宋的五种译本,重汇成共计四十八章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此经对于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事理因果,依正庄严,介绍得最为详尽。

另有净土学者如印光大师以为《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品〉,也属于弘扬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重要经典。因此连同以上三经,合称为「净土五经」。

在中国佛教的大乘各宗派,除了三论(中观)派以及部分临济宗的禅士们,不用净土的念佛法门之外,其余诸家,几乎无一不学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以此可知,念佛乃是中国佛教的共同特色。

二、《阿含经》的念佛方法

念佛法门,源出于梵语「佛陀那息勒帝」(buddhanusireti),意为忆念佛陀,辗转而成观佛相好,唱佛名号等的修持方法。在《杂阿含经》第三十三,念佛属于六念法门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二属于十念法门之一,其念佛的方法是:

「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憍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涯底,无所罣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于生死。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昧,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盘。」

此一念佛方法,是系心忆念,专心观想佛的形相,一意观想佛的无量功德,包括观想佛的身体、颜貌;佛的戒德、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等的五分法身。

若能如此修行念佛法门,便得成就大果报,乃至自致涅盘,自得解脱。这是小乘的念佛法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