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带业消业生净土仿佛的念佛方法(8)

飞锡强调高声念佛,说明五义,证明声的功能奇大,能定心、除忧、消祸、举重、降魔,乃至达到止观双运、定慧均等、心佛两忘等实相念佛的程度。 十一、五会念佛 唐朝的法照大师,撰作《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

飞锡强调高声念佛,说明五义,证明声的功能奇大,能定心、除忧、消祸、举重、降魔,乃至达到止观双运、定慧均等、心佛两忘等实相念佛的程度。

十一、五会念佛

唐朝的法照大师,撰作《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提倡五会念佛。他的依据是《无量寿经》卷上有云:「或有宝树,砗磲为本,紫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水精为叶,珊瑚为华,码碯为实。行行相植,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

又在《阿弥陀经》于类似的描述极乐国中种种动植等诸物环境设施之后,而说:「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法照大师因此而倡导发明了「五会念佛」的方法。

其实经中只说「出五音声」是指古音乐谱曲用的「宫、商、角、征、羽」,并无五会的意思。

法照所用五会的意思,他自己说:「五者是数,会者集会,彼五种音声,从缓至急,唯念佛法僧,更无杂念,念则无念,佛不二门也,声则无常,第一义也。」他又说:「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可知五会念佛,实即以五音谱曲念佛,抑扬顿挫缓急有致,能使念佛的人,不致堕于昏沈散乱,而且随着音乐节奏,产生安定心神及愉快喜悦的趣味感。若能专精持续念佛,也可完成念佛三昧。所谓五会,乃是念佛时段的次第数,其进行方法如下:

第一会,平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会,平上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会,非缓非急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会,渐急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会,四字转急念「阿弥陀佛」。

其实,近世中国各寺院的念佛方法,大致上都是采取类似这样的五会念佛,不过大同小异。有些相当的好,能使参与念佛共修的人,感受到安详平和而又清凉的气氛。但在台湾的时下,也有被谱成乐曲,由乐器伴奏的「五会念佛」,使人听来,另有一种轻松活泼而且略带兴奋的味道,似已失去了梵唱的风格,很难使人成就念佛三昧了。

十二、十念记数念佛

民国初年的印光大师,他该是迄今中国弘扬弥陀净土的最后一位伟大的祖师,在其《印光大师文钞》中,收有一章〈示修持方法〉,对修净业的人非常实用,他也特别开示念佛方法。读者不妨找来熟读应用。现谨录其两种念佛方法,对时下念佛的人,都会有用:

十念法门:若因事务多端,无法如寺院生活那般地做朝暮功课的人,当于晨起盥漱毕,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的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即完成晨朝十念法门的功课。若无像,即面向西方三问讯。此法乃为宋朝慈云忏遵式所创,是为了当时王臣的政务繁忙而设定的。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