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佛教利他和悲心的教授中,运用了某些表达方式,例如:「忽略自己的幸福,珍爱他人的幸福。」 2.对自己的爱并非来自你对自己有某种极大的亏欠。爱自己的能力是奠基于我们全都想要快乐,想避免受苦的事实。 3.我们可以藉由体认其它有情仁慈带给我们的喜悦、快乐、成功经验,进而培养出珍惜其它有情的态度。 4.透过思惟分析,我们大部份的惨事和痛楚都来自于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也就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只珍爱我们自己的幸福。 5.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喜悦与安全感,都是来自珍惜他人的幸福这种心念与情感。 6.由于真正的悲心是普世且无分别的,培养悲心就必需先培养对一切有情的平等舍。 7.行善时,让它是与其本性相顺的善,而不要执着于认为「你」是善的这种念头。如果你执着于这个念头,就会引起其它更多的执着。 8.可以藉由思惟自他关系体性的变幻无常,一切有情都具有成为敌人或朋友的潜能,进而培养这种平等正念或平等舍。 9.培养舍离心,就会拔除我们对他人的情感中所带的刺,这种刺是基于亲疏远近的肤浅考量。 10.出离心并不是指对世界或生活漠不关心,真正的出离心是慈悲心的地基,我们可以在这之上建立起延伸到一切有情的大悲心。 11.透过思惟与禅修智慧分,并长期精进地持续修行悲心与利他,你将能看到内心真的有改变。 12.修行的第一要件是,你必须爱好真理、精进不放逸,具有依循真理而行的毅力、依教奉行的决心。唯有这样,修行才会进步,否则你将如往常一样做着烦恼与贪爱的奴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