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六讲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六讲) 三迦叶,三迦叶就是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这三迦叶是事火婆罗门。当时佛成道之后,怎么样去降伏外道,建立僧团?也就是擒贼先擒王。佛陀观察优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六讲)

三迦叶,三迦叶就是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这三迦叶是事火婆罗门。当时佛成道之后,怎么样去降伏外道,建立僧团?也就是擒贼先擒王。佛陀观察优楼频螺迦叶年纪很大——有一百多岁,当时是频婆娑罗王的国师,所以先要降伏住优楼频螺迦叶。到那儿去,这里故事也很多了。洞窟降伏毒龙,表现种种的神变来降伏住优楼频螺迦叶。迦叶他住在木瓜林,首先就信奉了佛陀,做了佛陀的弟子。他座下带了五百个弟子,也都一起皈依了佛陀。皈依佛陀之后,就把他事火的那些火具、法器都丢到恒河去了——水里面去了。当时在王舍城旁边,有一个象头山,他的弟弟伽耶迦叶带了二百五十人在那里修道。还有第三个,弟弟——那提迦叶,看到河里面漂来这些法器,以为他哥哥出了什么事,就各自带着自己的弟子——五百人,到这个木瓜林来看。一看他的大哥都成了佛陀的弟子,最后问问情况之后,这两个迦叶也都皈依了佛陀。所以他们座下——就是一千人,都成了佛陀座下的比丘。

还有舍利弗和目犍连,原来也是修外道的。舍利弗由于看到一个比丘托钵,威仪很好,听一个偈颂之后开悟。告诉目犍连,两个人发心皈依佛陀,每个人都有一百弟子。这就是一千二百。加上耶舍长者子及同学五十人,这就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释迦牟尼佛成道首先度脱的比丘。这些比丘都是从外道过来的,佛常常让他们不要远离身边:由于他们还有外道的习气,怕破坏大家的知见。这些外道比丘过来之后也感戴佛的恩德,所以常相随从在佛的旁边。

好,那这些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他们的证位、功德甚深,都是“大阿罗汉”的证位了。其道德是“众所知识”。“阿罗汉”,它的三个意思第一是“应供”。这是从比丘的因修行起,他因地是乞士,通过乞士之行后他的福德、智慧圆满了,烦恼贼被杀掉了,所以堪受人天的供养,就叫应供。这就是“乞士果”。“杀贼”,就是破恶之果,破见思惑,长揖三界,不受后有。第三个意思是“无生”,由于他受具足戒,使魔恐怖,最后得到了无生的果位。那么这些阿罗汉的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灭尽定,都在声闻教里面有介绍,是得到了声闻道的解脱。这里谈到是“大阿罗汉”,这个“大”是包含着:这些阿罗汉所显现的是声闻的果位,但他的本是法身大士。示现作声闻阿罗汉,来作影响众,来证明这个净土往生一法不可思议,是大乘菩萨的示现,就叫“大”。他们作影响众,跟随着释迦牟尼佛转*轮。这个*轮有声闻的*轮,有通教的*轮,有别教的*轮,有圆教的*轮。净土一法属于大乘圆教的*轮,广泛的利益一切人天。一般佛陀的十个称号中有天人师。他为什么叫天人师呢?实际上佛是九法界的大导师,但常常是人道和天道修行得解脱的人数占多数,就叫天人师,以多来称。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是“众所知识”。“众”就是大众。这些比丘道德、智慧甚深。“知”就是大家都了解他的名称,知名度极高。“识”呢,见面为识。那么这些人也都能称为:引导大众解脱的大善知识。

好,那下面就列出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里面的十六位长者,这就是上首弟子。我们来看看,这十六位上首弟子各有特点。首先,什么叫长者?长者就是长老,长老就是他的道德和戒腊都很受人尊重,就叫长老。当然一般是戒腊很长,很有道德——都具足,才叫长老;如果光有戒腊高,但是道德上不去,也够不上长老。还有一种:虽然戒腊低,但是他很有智慧,叫法性长老——也可以称。比如这里讲的阿难尊者,他戒腊并不高,但很有智慧,多闻第一,也列为长老的范围。好,那么这十六位呢,很有特点。尊者“舍利弗”是佛的弟子当中智慧第一的,他的母亲怀孕的时候,他就能使他母亲的智慧、辩才非常的厉害。然后这个外道经典一切通达,出家之后很快佛经通达,证到阿罗汉果位:属于“智慧第一”的弟子。大目犍连尊者属于“神通第一”的弟子。这是佛的左右——两位高足弟子。大目犍连的神通都有很多的公案表达:他为了降伏毒龙,如何变成一个小虫,从龙的眼睛进去,身体、鼻子出来;把善法堂一把火烧掉,实际上来讲说无常——向忉利王讲的,实际上善法堂还在那里。他神通莫测。

饮光长者就是“摩诃迦叶”。“饮光”,他的身体有金色的光明。把其他的光明都遮掩了,好像吃下了一样,就叫饮光。这是禅宗的初祖,“传佛心印”。有部经典讲到,大梵天王来请佛说法,奉上了一个金色优钵罗花,佛拈花示众,百万天人惘然,莫知其妙,唯有摩诃迦叶破颜一笑。那么佛说:“我有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传给摩诃迦叶。”属于禅宗的“初祖”。他修头陀行第一,修苦行第一。“头陀行”有十二种,非常的艰苦:三衣一钵,一食,树下住,冢中住……到年老的时候摩诃迦叶还在行头陀,佛赞叹:“有头陀行,我法久住。”“摩诃迦旃延”是婆罗门种性,“论议第一”。“大膝尊者”就是摩诃俱絺罗。“摩诃俱絺罗”是舍利弗的舅舅,他也是对《韦陀》十八部经很通达,谁问,他都能对答如流。“离婆多”就是星宿长者。“星宿尊者”是他的父母祈星宿而生的,“无倒乱第一”,心很清净。

“继道尊者”,就是周利槃陀伽。什么叫继道呢?一般母亲怀孕了将生产,要回娘家。来不及,就在道旁边生下来,他们两兄弟都是道旁边生下来的,就叫继道。以后这两兄弟都出家了,那小的一个就叫“周利槃陀伽”,根机非常的钝。他的哥哥倒是很聪明,能记很多的偈颂,也证到了果位。唯有周利槃陀伽,你给他一个偈颂:他是说前面一句,后面一句忘了;说后面一句,前面一句忘了。这个哥哥看到他根机这么钝,就叫他还俗——没有修道的根机。周利槃陀伽在路旁哭哭啼啼的时候,佛陀知道了,怜悯他,就让他念两个字:扫帚。但他有时候是念了“扫”都丢掉“帚”。佛就让他给比丘去做服务:打扫卫生啦,做什么……如果他忘记了,其他比丘就提醒他。到了这个程度!周利槃陀伽真的就很听话,天天扫地。一边扫,“扫帚、扫帚、扫帚……”。“扫帚”扫到一定程度他就在思惟:“我天天扫外面的灰尘,实际上还要扫里面的灰尘。那内心的灰尘是什么?那不就是烦恼嘛!烦恼是什么?见惑、思惑呀!”他思惟思惟,破见思惑,得阿罗汉果。他根钝仅持一偈,就破见思惑,辩才无尽,叫“义持第一”。所以你看佛教的修行,主要是懂法义,在心性上用功夫,能够破烦恼就能够开发智慧、辩才。

那下面是“难陀”。难陀叫孙陀罗难陀,是佛的亲弟弟。“仪容第一”,就是他的长相很庄严。他的亲弟弟出家也是很不容易,佛陀用了很多善巧方便引导他出家。当时他很不愿意出家:由于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妻子,他舍不得。那么佛陀就把他引到天上去看看天女。他看到天女很漂亮,比他妻子漂亮多了。佛陀就说:“如果你出家持戒修行,你以后就能到天上,跟这天女到一起。”这个难陀一听:“哎!也不错,以后有这么多天女,比我现在妻子强。”他就带着这个动机来出家。然后佛又把他带到地狱里面去,地狱里面看到一个油锅在那里沸腾——没有人,就问:“这个油锅里面等谁来啊?”旁边那个地狱的人说:“就等难陀来。等他到天堂欲望享够了,就到这儿来。”他一听就害怕了,最后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出家,解脱这个轮回之苦。这就是难陀长者。“阿难陀”就是佛的堂弟——阿难尊者,是佛的侍者,叫“多闻第一”。佛法水都流到阿难的心里:记忆力极强。“罗睺罗”是佛的太子,称为“覆障”。覆障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他在母体当中怀了六年才出生下来。这六年呢,就使得他的母亲碰到了麻烦了:太子都出家了,你还怀孕——还没有下来,到底这是谁的种子啊?为了辨别清楚呢,还有一个试验:一个火炕,跳进去,如果真的是做了不法的行为——非法行为,那就与这个儿子同死。结果耶输陀罗一跳进火炕,火就变成了水,水里面有一朵莲华,把他母子俩托住。证明他们是清白的。最后呢,佛陀成佛之后,到了迦毗罗卫城,耶输陀罗还做了欢喜丸,让罗睺罗端着欢喜丸直接去供佛。罗睺罗从来没有见过佛,直接就过去:也表明他们有父子的亲缘关系。罗睺罗是佛的太子,“密行第一”——秘密行持第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