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九讲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九讲) 好,请看下面。“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下面就是具体的展示极乐净土依报的庄严。这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九讲)

好,请看下面。“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下面就是具体的展示极乐净土依报的庄严。这个“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具体展开,就是下面经文的诠释了。“其国众生”——极乐世界众生——所受用的地方,现在先提到栏、网、行树:它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佛又告舍利弗,极乐世界的国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栏楯就是:有七重宝树,七重宝树又有栏楯围绕。宝树上又有七重罗网。这个罗网来庄严它的虚空;七重行树庄严它的地面。这些都是四种珍宝合成、围绕的。所以极乐国土就叫极乐。这里讲“七重’有表法的意思,“七”是代表出世间圆满的数字。就好像释迦牟尼佛降诞,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步步莲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人间,唯我独尊!”前面六步代表六道,往前迈一步就是出六道——出世间法。好,这种“七重”也代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就是分为七科展开的。三十七道品的核心内容,也是按戒、定、慧来展开的。

四宝围绕是表明涅槃的四德:常、乐、我、净。那么“常”就是无量寿的意思。“乐”就是前面讲的“但受诸乐”。这个“但”就是:那个乐没有一丝的烦恼、染浊和苦夹杂在里面的,它是纯一的快乐。这个“我”就是指无量光,一般会谈到具有八种自在的我。我们一般执著那种虚幻的身心为我,要破这个就要谈无我。在无我当中,你也不要执著无我,还要谈涅槃的真我:无我当中的真我。它的自在义、它的主宰义,在涅槃的境界当中是具有的,所以用无量光来展示。“净”就是清净:离开一切烦恼、染浊、习气的清净德能。好,四种珍宝表明这四种德性。“周匝围绕”,就是很多宫殿——佛菩萨住处——都围绕着常、乐、我、净的四德。皆是四种珍宝来合成,表明他自己的功德甚深,就是他自己的多善根之因。那么“周匝围绕”表明:针对自己而言,有很多其他的圣贤遍满西方极乐世界。这种“他圣贤”表明多福德的缘强,就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到那儿去,都跟诸上善人住在一起。“里仁为美”,受这个感染,受这个熏习,我们的道业也会自然的增进。这是表明:极乐世界的内因,就是自己常、乐、我、净内在的德性很深;外缘,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菩萨周匝围绕——外缘很好。

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种好的环境,是用什么样的行为感得呢?这里具体谈到极乐世界四土怎么去召感。凡圣同居的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好,先看一下这个。“增上善业”指什么?就是指执持名号。信愿执持名号是我们修行当中的至善、第一善、无与伦比的善,所以它具有增上的功能作用。一般我们讲这个“增上”,属于用了一个唯识学的观念。唯识讲有四缘: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你执持这个名号,名号的功德对我们的加持具有增上缘的力量,它就能够作为能感的一种力量,感得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同时有一个圆教五品的修行来感。随喜功德,读诵大乘经典,宣说大乘经典,兼行六度,正行六度,这是圆教五品位。圆教五品位在天台“六即”当中,属于观行即佛,是智者大师所示现的一个证位。这个证位修行的功德是什么呢?就是伏住见思惑,但是它还没有断见思惑。好,我们只要修行圆教五品位,见思惑没有断,但有信愿称名的增上善业,就能感得往生凡圣同居土。那么凡圣同居土以这样的因缘所生的,是胜妙的五尘。色、身、香、味、触,这五尘非常殊胜,非常微妙。它的体性也是实相,能够帮助我们修行道业。那么方便有余净土它是即空观智所感,实报庄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常寂光净土是即中观智所感。这些就谈得更深切一点,不是我们当下的水平,我们就暂时不作讨论。这里我们要了解的,极乐世界的四土庄严跟通途讲的因缘所生法也没有两样:即空、即假、即中——一心三观。所以极乐世界同居土的真谛、俗谛、中谛,也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圆融无碍的境界。

那么下面有一个问答破疑。有人就问,常寂光只是理性——真如理体,为什么还会有那些事相上的庄严呢?七重行树、七重罗网这些都是事相上的东西,那么常寂光的理性没有这些形象。这里蕅益大师从理事圆融的角度给予了一种回答:事相是从理体显现出来的,所以一一庄严的事相当体都是真如理性;一一真如理性都具足着四土的庄严,这样才是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依报庄严——果上功德;如果阿弥陀佛证到的常寂光——无相的空性,不具足殊胜微妙五尘的事相的话,那它跟小乘的偏真涅槃法性就没有两样了。阿弥陀佛证到的是大乘的那种圆教功德。它的理性是即有之空的理性,它的有是即空之有的那种妙有:它是真空妙有的。所以这里叫“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这才是大乘圆顿教义极则的道理。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事理不二,事理一如。

好,请看下面。“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是池、阁、莲华。上面谈到的是往生者住的地方,现在阐明的是往生者出生之处。我们这些众生信愿称名到西方极乐世界,诞生的地方是:七宝池八功德水莲华当中产生的,这是我们诞生的地方。对于我们净业行人来说必须要了解:我去了以后怎么出来呀?依托在什么地方?那一看诞生的地方,我们才知道这里非常的殊胜微妙了。不是母体“胎狱”的污秽境界,而是宝池。宝池里面有八种功德的水。水是生命诞生的一个依托之处。怀胎的母体也有水,但是是污秽的。你看这个宝池是由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这些珍宝合成的:或者一种珍宝构成,或者二种、三种乃至七宝合成的那个池。这样,它构成的材质就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的土、石头、水泥。这个水有无尽的功德,性空德水呀!实相的水。这里就提出了八功德。八功德也是随顺我们这个世间的凡水而言。如果从如来的德水来看,它是无尽的功德。

这个“八功德水”我们看看,比较一下。第一是“澄清”。这个水看过去非常的干净、非常的清澈。它那个澄清就能使——我们的身到池水里面去沐浴——往生者的身心也得以澄清。所以经典讲“开神悦体,荡除心垢”。这个德水里沐浴能够开发我们神识里面的性德,能够使我们的法体得到喜悦,能够使我们内心那种烦恼的尘垢得以荡涤。所以它澄清的德水具有帮助往生者修道的德能。那么相比较,我们这个世间的水是“浑浊”的,同时使这个世间凡夫众生的身心也浑浊。你看到那种大浪淘沙、浊浪翻滚的情况,就是我们心性的一种表现。随着现在的工业发展,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的水被污染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真的水里面都有很多的毒素哦!第二是“清冷”。极乐世界那个水很清凉,能够离开热恼,跟我们这个世间的水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冬天很寒,夏天就很热;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是那样的清凉。第三,极乐世界的水很“甘美”,喝下去很甜。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的水,水味都不好。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其他的水是很劣的味道,喝下去不好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