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法华经》七喻

《法华经》七喻 张竞业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所以自传人中国后,几乎所有研究佛学的人,无不对《法华经》另眼看待

《法华经》七喻

张竞业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所以自传人中国后,几乎所有研究佛学的人,无不对《法华经》另眼看待。《法华经》共有三种译本,最初公元286年西晋的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一百二十年后的406年,后秦的鸠摩罗什重译出《妙法莲华经》。最后是隋朝的阉那芨多再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三种译本因鸠摩罗什译的语言流畅,文意贴切而为后世广为流传。《法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古来的注释家多把它分为前后二部分。以天台大师智颉为例,将前14品称为迹门,将后14品称为本门。迹门的主题是开三显一,即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等三乘不过是实现一乘(佛乘)的方便手段,也可以说一乘真实三乘方便。本门的主题是佛身常住。即展现在众生面前的度过人生80年的佛陀,实际上在很远的过去就已经是佛陀了,佛身永远常住。作为人间的佛陀,不外乎是常住佛陀在这个世上显现的化身而已。

《法华经》中。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方便品)。所以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被称为法华七喻,这七个比喻是:比喻品中的《火宅之喻》、信解品中的《长者穷子之喻》、药草喻品中的《药草之喻》、化城喻品中的《化城之喻》、五百弟子授记品中的《衣珠之喻》、安乐行品中的《髻珠之喻》,如来寿量品中的《良医之喻》。这些比喻在经中的出现,不仅体现出《法华经》的文学性,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说明经中开三显一的思想。

如比喻品的《火宅之喻》:燃烧的宅院代表了众生居住着的迷悟世界,老人代表了佛陀,孩子们代表了众生。羊车,鹿车、牛车,则分别代表了声闻、独觉、菩萨等三乘。大白牛车代表了佛乘。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素质,施以方便手段,先以三车(三乘)引诱众生走上佛道,最后交给众生究极的优秀的大白牛车(佛乘)。巧妙地说明了三乘和一乘的关系。

以下分别将经中七个比喻写成白话文,有兴趣者不妨一读,可以从中领略经典的奥妙,同时也欢迎一起来探讨《法华经》中之深意。

一、比喻品——火宅三车之喻

佛告舍利弗,在某国城镇附近的一个村落中,有位老人,年迈力衰,但财富很多,有许多田地和宅院以及侍僮和仆人。老人居住的宅院非常大,却只有一扇门可以进出,家中人口众多,一百、二百甚至五百人都居住在里面。因堂屋楼阁失修的原故,墙壁坍塌,柱子的根部也已腐朽,栋梁随时要倾倒,宅院四周也是同样。某天突然起了大火,焚烧了房屋及宅院,老人的孩子们十、二十甚至三十人正在这宅院中。老人看到四处尘起大火,非常惊恐万状,马上想到,自己虽然可以从这燃烧的大门中安全地出去,可孩子们在着火的宅院内高兴地玩耍着,对于大火没有察觉,不惊惶也不恐惧,一旦大火逼近身边时,痛苦的是自己,但心中不厌烦灾难,更无求救逃出的意思。

舍利弗!这时老人想,我尚有力气,可以衣襟或用小桌案从火宅中出去。但又一想,这个宅院只有一扇门,而且狭小,孩子们年幼,还没有意识到火灾,加上迷恋游戏,一旦房子倒塌,将被大火所烧。我应当向他们说明火灾的恐怖。这所房子已经燃烧,抓住时机迅速出去,不要被大火烧掉。想后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孩子们。你们迅速离开此.地。父亲虽然怜悯孩子们,好言劝诱,可孩子们却沉迷于玩耍,不肯相信亦不肯接受,不惊慌亦不畏惧,并无离开的意思。更不知道什么是火,什么是火烧房屋,有什么损失呢?仍旧四处奔跑,只是看看父亲而已。

这时老人看着眼前的状况想到:这所房屋已被大火所烧,我和孩子们如不及时出去,一定会被大火烧掉。我现在应当想一个好方法,让孩子们免除灾害。父亲知道孩子们的心中各有所好,各种珍稀奇异的宝物必能使他们感兴趣,因此对他们说,你们喜欢的东西,极为少见而难得,你们如果不取,过后一定后悔,这样多的羊车、鹿车、牛车现在就在门外,可以玩耍,你们从这火宅中快快出去,任你们的喜好,都给你们。这时,孩子们听父亲说有珍稀的东西适合自己的意愿,心尘勇气,互相推搡比赛着向门外奔跑,争着跑出了着火的宅院。此时老人见孩子们安全地出来,都在十字路中席地而坐,再没有什么障碍,于是放下心来,欢喜跳跃。这寸孩子们对父亲说,父亲刚才答应的好玩的东西,羊车、鹿车、牛车等,希望现在就给我们。

舍利弗,那时老人给了孩子们每人一辆大车。这车高大宽广,有许多庄重的宝物,周围有栏杆,四面悬挂铃哨,车子上端张设了幡盖,也用珍奇的宝物装饰,宝绳交织成网,垂吊着华丽的缨子,车内重重叠叠,柔软的座位上安有红色的枕头,驾车的是大白牛,肤色光洁,形体美好,有很大的力量,步伐平正稳当,奔跪迅速如风。还有许多仆人在左右护卫。为什么会如此呢? 老人财富无数,各种珍稀宝藏都很充溢,于是想,我的财宝没有极限,不应该把劣等的小车给孩子们。这些幼小的儿童,都是我的孩子,不能因爱而有所偏向。我既然有无数的七宝大车,应当平等地每人各给一辆,而不能有任何差别。为什么呢?因为以我的财产,施给一个国家也不会贫穷,更何况是我的孩子。这时,孩子们分别登上大车,得到了他们从未有过的,不敢奢望的珍宝。

二、信解品——长者穷子之喻

世尊啊,我们现在高兴地用比喻说明领悟的妙法义理,比如有个人,年纪很幼小,就舍弃了父亲而流浪在外,长期居住在异国他乡。十年、二十年直至五十年以后,年纪逐渐增大,依旧生活贫困,经济困难,四处奔波,以谋求衣食,这样到处飘泊,渐渐又踏上了本国的归途。他的父亲先回到国中,不见儿子归来,中途停留在一个城市中。父亲的家是首富,财宝无数,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存放宝物的各个仓库都已堆满,又有很多僮仆大臣、官吏和人民?象车、马车及牛、羊更是无数,出入赢利,施与周边各国。商人贾客亦多是他家常客。这时穷子游历了许多村庄,经过了许多国家和城市,才来到父亲所住的城市。尽管父亲思念儿子,与儿子有五十年的离别,却从未向人说过此事,只是自己思索考虑,心中感到无限悔恨。自念已经衰老,虽然家财万贯,金银珍宝仓库中已堆满,而自己却无一后嗣,一旦寿终逝世,财物散失,无人可以委托,所以常常苦思远离的儿子,父亲经常想,如果找到儿子,把家产委托给他,那就坦然快慰,再无后顾之忧了。

世尊,那时贫穷子辗转飘泊中以当雇工为生计,恰好来到父亲的住处。伫立在大门一旁,远远看见父亲坐在狮子床上,脚下垫着镶有宝物的案几,婆罗门,刹帝利和居士恭敬地围绕着他。他的身上挂着价值千万的真珠项圈,官吏、百姓和僮仆手拿白尘拂,站在左右两旁,狮子床上罩着宝帐,垂吊着华美的彩带,地上喷洒丁香水,摆放着簇簇名贵鲜花,排列着各种奇珍异宝。一切财物的收入付出,是取是予都有严格的管理,种种情景威德显尊。穷子看见父亲如此有力有势,马上怀有一种恐怖,后悔来到这里,心中暗想,这一定是国王,不然也是与国王地位相等的人,不是我做工谋生的长久之地。不如前往穷人居住的里巷,那里有干活的地方,容易得到衣食,若长久呆在这里,一定会遭到逼迫,强行让我干苦活,想到这儿,跑着走开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