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理解 对话 沟通(2)

我想,要对佛教有一种正确而科学的认识,就必须首先把握和了解佛教的根本精神和基本教义,放下我们先入为主的对佛教的误解与偏见,从而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不是佛教。总之,对待佛教,应该以一种客观、理性

   我想,要对佛教有一种正确而科学的认识,就必须首先把握和了解佛教的根本精神和基本教义,放下我们先入为主的对佛教的误解与偏见,从而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不是佛教。总之,对待佛教,应该以一种客观、理性的心态,而不要被一些佛教表面的乃至不正常的现象所迷惑。

  问:学术与信仰,出世与入世,内修与外弘,你是怎么看待和处理这三个问题的? 
   答: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这三个问题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们应该是统一而不能截然分开的。没有理论与学术支撑的信仰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而没有信仰的学术是纯学术,它与我们的生命、生活无关。“出世”不是离开世间,佛法本来就不能离开世间,但是却具有超越性。因此我们经常说:“要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同样,内修和外弘也是不能分开的。内修可以更好地为外弘服务。人格修养的魅力往往是理论和说教所无法相比的。
   所以学术与信仰,出世与入世,内修与外弘这三个问题必须是统一的。不过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尤其是作为一个献身佛教事业的出家人来说,应该有所侧重。那就是要强调信仰的价值,出世的精神与实际的修炼,这也是确保佛教的主体性与神圣性的关键所在。


二、佛教、信仰对于我们

  问:在商业高度发展、利益最大化的今天,坚守一种信仰是不是很难?宗教信仰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人是否一定要有信仰? 
   答:我想,信仰是一个很个人化的问题。对我来说,学习佛法就是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只要这种信念是坚定而发自内心的,那么,外在的物质利益是不会对我产生太大的冲击和影响。坚守信仰难不难,关键不是外在的因素,而是个人对自己的信仰有没有真正的信心和认同感。
   不可否认,宗教信仰的力量与价值的确是很大的,信仰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在我看来,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慰籍或情感的寄托,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对宇宙人生真理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佛教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尽管我并不认为人一定要有某种宗教信仰,因为信仰是自由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仰却是人的本性或天性。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信仰的情感与需求,绝对一点信仰都没有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只不过信仰的对象与层次不一样而已。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由自主的、无可奈何地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漂泊和无助的,我们注定都是无家可归的人,因此我们都不得不苦苦追寻那通往“回家”的路。
   其实,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社会来说,真正的宗教信仰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道德和法律根本无法替代的。历史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任何信仰和敬畏感的人是一个可怕的人,一个没有任何信仰与敬畏感的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民族。

  问:你觉得佛法给你带来了什么?佛法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答:佛法揭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谛。通过对佛法的学习,解决了我人生中的许多困惑,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力量和快乐。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学佛最重要的是智慧与慈悲的统一,两这者缺一不可。一个人只重智慧而缺少慈悲心,将会变得很傲慢,目中无人;但如果只有慈悲与善良之心,而没有智慧,就会好心做错事,同样会有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学佛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固有的、偏执的思惟方式,错误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而且可以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对他人更加富有关爱与慈悲之心。学佛还可以改变我们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使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时,都能保持一种平静与警觉的心态,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祥和与安乐。

  问:当今大学生中有觉得生活很无聊,甚至有虚度时间的感觉,这能否用佛教中的某些理论或思想来予以警诫与劝勉?
   答:我想,人之所以会有无聊与空虚的感觉与心态,是因为他们看不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缺乏基本的道德、理想与信念。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突出。这确实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佛教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佛法之中有许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值得我们挖掘与应用。如“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的思想观念,就会让我们加倍珍惜这珍贵而短暂的生命,积极进取而绝不会虚度时光。又如佛教的命运观告诉我们:每个人所面对和遭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他(她)自己造成的,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都是可以改变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宿命论和有神论,从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负责,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方向发展。在佛法中相关的思想理论还很多。我想如果人们能依照这些道理去生活,就绝不会有无聊的感觉,不会浪费这宝贵的青春年华。


三、佛教与其它宗教

  问:为什么基督教的影响比佛教要大?基督徒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佛教徒?
   答:事实的确是这样,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并不排斥其他宗教,当然包括基督教在内。基督教在传教上做得很成功,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在社会慈善和个人奉献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佛教。从佛教方面来说,浩如烟海、深奥无比的经典也让很多想了解佛教的人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如何在把握佛教的基本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对佛教经典、义理进行新的诠释,以适应现代人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无疑是摆在当前佛教界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佛教在弘法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人才缺乏当然是主要因素,但我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弘法方式、方法也有待大力改进。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不能仅仅以信仰人数的多少来看待和评价不同的宗教。事实上,在目前,佛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受到重视和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之中。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智慧型的佛教将会为越来越多的追求真理的人们所接受、喜爱,对社会人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古老的佛教必将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

  问: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是否可以开展实质性的有效的交流与对话?能否预料未来将会有某种人人都能接受的统一的宗教信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