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原理(2)

《无量寿经》阐释的如是因行果报,将势至根大念佛方法与观世音返闻自性的功夫融为一体,下手处是念佛,都摄六根念佛,自念自听,安住佛念,入流忘所,心若虚空,不住空境,解六结,破二执,证三空,最终获得"光精明

  《无量寿经》阐释的如是因行果报,将势至根大念佛方法与观世音返闻自性的功夫融为一体,下手处是念佛,都摄六根念佛,自念自听,安住佛念,入流忘所,心若虚空,不住空境,解六结,破二执,证三空,最终获得"光精明俱出"的法益。观音的慈悲与势至的智慧,通体担荷。念心(意根)与音声(耳根)共趋真如,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全体展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于斯方庆圆成。
          
四、自念自听的反馈机制
  音声是自然界与人类行为的神妙现象之一,于净宗念佛法门关联尤密。人脑是高度发达的语言信息处理系统。语言的发送与接收同时伴随着生理、物理和心理的过程。发音与听音形成反馈机制。说话人发出的声波通过空气传输到听话人,经过听话人大脑听觉中枢的信息处理,配合听觉理解得以接收。这是外反馈机制。音声亦能通过内部神经细胞来传递,形成自念自听的内反馈机制。
  念佛秘诀即是自念自听,在内循环反馈系统中,由心启音,通过发音器官传递,左耳聆听,右耳收音,回到内心;又由心启音,左耳听,右耳收……循环不已,即便默念,意地中亦应有声相,以心默听。总之,将物理、生理与心理三要素总摄在一句佛号中,不循尘出流,而入流闻性。一切时中,佛号历然。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有念必闻。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渐次转秽成净,转凡成圣。听觉悟解力日益敏锐,最易激活潜能(圆通常的自性)。又因为耳通气海,自念自听能将人体气脉磁场有序化,故能起到强身祛病的功效。
  自念自听在音声格调上亦应加以重视。西方极乐世界以音声作佛事。针对娑婆往生者的根性而言,西方极乐世界音声之美,德用之殊胜,十方世界最尊第一。西方净土诸种音声皆具八种特质。即为:清、畅、哀、亮、微、妙、和、雅。阿弥陀佛名号亦内具此八种美质。所以,净业行人宜应赋予六字洪名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特质。如是念佛,容易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感应道交。吾人的声声佛号,汇入西方净土的大交响乐中;同时,西方净土的种种妙音,亦应和着吾人的声声佛号,相即相入。心光音声,此土彼土,融成一片,妙感难思。
  故而,吾人念佛的音声格调应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为基准,以期达到与西方净土音声同构共振之效应。当念佛时,不求世间福报,唯冀一超直入极乐国,即为清;当念佛时,万缘放下,虚空无立,舒展胸臆,直心唱佛,即为畅;当念佛时,生大惭愧,怖地狱苦,落水呼救,求佛援手,即为哀;当念佛时,生庆慰心,幸遇净宗,得脱苦海,欢快踊跃,即为亮;当念佛时,念念觉照,声声踏实,洗濯垢污,慧光渐显,即为微;当念佛时,梵音入心,阵阵清凉,触境会心,香光庄严,即为妙;当念佛时,声和韵稳,字正音圆,心平气缓,人境协谐,即为和;当念佛时,沉着安闲,不欣世语,端正身心,唯佛是念,即为雅。概言之,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实为念佛之轨范,吾辈净业学人当如教奉行。
  以上概述了净宗四大念佛原理,只是从基本理念上略作诠释。如细究之,义理内涵甚为深广。净业行人应从原则上把握其精神实质,用以切实指导自己的净业修持。
  (选自《净土宗教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