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创造人间净土,即是往生佛国净土(3)

二、往生佛国净土 净土法门 是大乘佛法,它深入人心,深入民间,流传极广,中国人更相信净土。现在修禅宗的人也念佛,觉得念佛方便,而且容易下手;学净土应该一门深入,只不过念佛里也感受到禅。日本的宗派观念比

二、往生佛国净土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它深入人心,深入民间,流传极广,中国人更相信净土。现在修禅宗的人也念佛,觉得念佛方便,而且容易下手;学净土应该一门深入,只不过念佛里也感受到禅。日本的宗派观念比较强烈,在中国宗派观念不是很强烈,中国人的心量应该说是比较宽阔的。学佛最主要是增加智慧,不可以诽谤对净土的信仰,净土不只是一种佛国净土,它既包括往生西方净土,也包括往生药师、弥勒等一切净土。只不过从某种角度讲,西方净土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更有缘份而已。但我觉得在古代,还是以弥勒净土更适应,后来有人利用弥勒造反,反来反去,西方净土才开始兴盛,这也是个因缘吧!十方诸佛所居住的都是净土。尽管西方净土与我们这些众生更有殊胜缘份,但切不可以心胸狭隘走极端,那就不能往生了。有人曾对我讲,归依佛,就要归依阿弥陀佛;归依法,就要归依《无量寿经》;归依僧,就要归依观音菩萨。我想这就是一种狭隘的观念,也许当事者在弘扬净土法门时并没有这种意思,但传来传去,越传越狭隘了,这是不应该的。你不给别人机会,还是自私自利在作怪,否定其它法门,自己也是不能成就、往生的,况且其它法门也是回归净土。反过来学禅的,也不应反对净土,否则也不是禅。各种各样的净土是有差异的,但不可以否定别的净土,否则是没有心量的,没有心量是不能往生的。所以佛陀讲,"十方净土,随愿往生,"只要有缘,愿意去哪都行,当然,有缘也得努力,做到信愿行具足。

很多学佛的人对净土的存在表示怀疑,有人讲净土是假的,一样是幻化的,但我要讲的是假也有假相,实际上净土是存在的,是真实不虚的。禅宗里讲:"空不碍有,有不碍空。"《心经》也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告诉我们既不可以执著在有上,也不要执著在空上。有些人一提空就走极端,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自己就可以解放了,可以胡作非为,这种断灭空的观念是很可怕的,也肯定是修不成的。《阿弥陀经》讲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而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一劫是由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组成的,现在是住、坏阶段,可见娑婆世界相比极乐世界是不真实的,极乐世界是要更真实些。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因缘是阿弥陀佛证得的真空而生出的妙有,再加上愿力,其它佛国净土也是如此,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是众缘所生法,目的是接引娑婆世界的众生,一旦所有的众生都被接走了,极乐世界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从缘起论来看,没有绝对的存在,佛为了接引身处秽土的众生,必然要方便地成就一个与不净国土相对应的清净国土,这边苦,那边乐,你才愿意去,这很符合相对论的观念,此有故彼有,世界都是相对的存在。

据说现代科学家已发现了反物质的存在。我们人能看到的物质只占总物质的1%,而不可见的物质要占99%,可见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极乐世界等佛国净土的真实存在。这个存在是为了我们这样一类众生而设的,如果没有我们众生,就不会有无量诸佛刹土。有人讲要把西方极乐世界拿来给他看看才相信,这是很幼稚的态度,《维摩经》讲:"日月岂不见也?而盲者不见。"日月难道没有光明吗?盲人却看不到。相对而言,我们就是一批瞎子,我们污染很重,执著、挂碍太多,所以我们没法感受到佛告诉我们的境界,看不见那庄严神圣的佛国净土。"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众",我们要深感佛恩浩大,要听闻佛法后努力修行,以报佛恩,所以希望大家发起出离心,发愿与佛相应,往生佛国净土。

三、心能转境

佛法认为:"是心是佛,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应当回归当下,从身边拥有的因缘开始,八面玲珑不要有障碍,心里有佛哪里都有佛,心里无佛哪里都没有佛。积累往生资粮的下手处就是当下,就像有两首诗写的:"动物随其生子,植物随其留香,气候随其寒暑,时间随其短长。""家翁主宰吾心,家丁服务平常,遇之者不知亲疏,受之者不知其详。"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感受到一切都是无常,心转了就会自在。有人讲自己的烦恼很多,其实大家都有,妄想也差不多,但有人会转,就像粪便有人认为很臭,有人则把它集起来倒到花园里,花儿会由此茁壮成长。

我们的心念很重要,一个念头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改变自己的一生。有个故事讲,有两个僧人都想去南海朝拜观音菩萨,其中一个攒了好多年的钱,做了大量的物资准备,仍没有去成;而另一个什么准备也没做,就凭一钵一铲就去朝拜了观音。这则故事一直影响着我,我感到条件不是主要的,而在于你发不发心,你愿意发心就一定能去,不愿意发心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也是去不了。有人去拜观音,却没有改变自己的观念与想法,那是没有用的,只不过结结缘而已,而以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去拜,就一定会起作用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念头,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以后,就不要对自己太苛求,而是心里非常坦然地为他人作出奉献。前两年我遇到了一件令我很伤感的事情,有一天,我接待了一位居士,他告我有个人在家里用米、点心养老鼠,认为这是在修菩萨行,而且每天还要给老鼠磕头。有一天,他觉得功夫到家了,想和老鼠的关系靠近些,就用手去碰老鼠,结果被咬了一口,他傻了,就赶快上医院去了。居士问我:那个人的做法对不对?当这种事情出现时,别人指责佛教是迷信,我还能觉得委曲吗?对这样的观念,我真不知如何去回答。

一片荒地可以开辟为花园,也可以作为垃圾场,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念想往哪个方面改变,俗话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就要做什么样的耕耘。作为护法的信徒,第一步是听经闻法,更重要的还在于行动起来。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因缘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很贫穷,有的人很富贵,但我们都有一颗心,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培养各人的善根福德。什么都不做,那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只是夸夸其谈,就成了口头禅,蒙惑了别人也蒙惑了自己,我们太需要行动了,有些人却迟迟未动。娑婆世界毕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正是由于不满意,才需要我们去改造它,改造的同时就积累了成佛的资粮;而不可以拒绝它,拒绝了就等于失去锻炼的机会。所以很多学佛的人从来任劳任怨,不和别人讨价还价,也不喜欢表现自己,无论靠前、在后都很坦然,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确是比较难的,希腊神话里讲有只猫特别喜欢一位美少年,就去找咒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美女,后来就和那位美少年结了婚。咒师为了考验那只猫是否真的变成了人,就变化成一只老鼠跑到婚房里窜来窜去,美女看到后,就本能地把老鼠抓起来要吃掉,咒师没有办法还是把它变回了猫。人也一样,如果学来学去人性的许多不好的东西没有改变,佛性又怎能显现出来?尽管改起来很难,但不能不改,改了才会有希望,不改永远没有希望,尤其在当今这个污秽不堪、人少鬼多的社会,不改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